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完善的教学设施,不仅是办好基础教育的必要条件,也是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然而,无为县石涧镇高古小学在炎热的天气里,却面临缺水、无降温设施等窘境。7月4日,该小学部分师生致电本报“党报热线”,向社会寻求帮助,呼吁更多的人能够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一所小学今年初才通电,至今不通自来水,没有电话,没有电脑,没有打印设备,校长的椅子坏了,用绳子绑着用,如此物质匮乏,设备简陋,算是地地道道的穷学校了。穷,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一个家庭的穷,做家长的会没有颜面,可是一所学校的穷,谁会没有颜面呢?
学校毕竟是姓公不姓私,当这么一所落后、寒碜的小学裸露在自己的地盘里,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岂能熟视无睹、高枕无忧?可能会说口袋没钱、财政困难,可通个自来水,装个电话,给教室里安装几台电风扇,能要多少钱?如果真的没钱,但只要心系教育,心系民生,也会通过其它途径,逐步改善办学条件。“再穷不能穷教育”,这话谁都会说,这道理恐怕谁都懂,可真正落实到行动上为什么这么困难呢?
有的人可能认为这是一所偏远的不具规模的小学,改善办学条件不值得,但它毕竟存在,如果不是列于计划中的撤并对象,就应该有计划的改善办学条件办公条件,再说教育部、省教育厅明文要求撤并偏远小学还要看老百姓是否愿意,着眼于方便老百姓子女就近入学,不能把孩子“逼”进较远的新学校。也可能有的人认为百姓好说话,对落后的教学环境反应并不强烈,这么多年都这样过来了,就让它继续过下去吧!如果真的是这样的想法,就是典型的不作为!作为主管部门的领导干部要多下基层调研,了解情况,倾听呼声,为老百姓办实事,解决最基本的实际问题。不能被老百姓牵着走被问题牵着走,哪里有反映哪里有呼声,就朝哪方面努力,这样的救火“领导”很被动,也很没面子。
近几年安徽省非常重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资源共享,并把它作为地方政府领导德政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地的教育投入都朝着理想的“达标”指数努力,很多农村小学的教育投入不亚于城市学校,图书室、实验室、计算机室、多媒体室、电子备课室、班班通等一应俱全,没想到无为还有这么一所落后的小学,真是让人难以想象!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很不利于孩子的素质提高、健康成长,这对于同一片蓝天下成长的孩子来说公平吗?
斯敏
新闻推荐
非煤矿山整治进入关键期到“十二五”末,全市大中型矿山达到50%以上,矿山数量比“十一五”末减少50%左右——
□本报记者 付君兰 实习生 吴炜钰芜湖市非煤矿山整治正进入以实施整治、关闭和打击非法生产工作为重点的关键期。...
无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无为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