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芜湖 今日无为 今日芜湖县 今日繁昌 今日南陵
地方网 > 安徽 > 芜湖市 > 今日芜湖县 > 正文

“萧云从三拒胡知府”真相

来源:芜湖日报 2019-04-16 01:18   https://www.yybnet.net/

在流传至今的芜湖民间传说中,有一则“萧尺木三拒胡知府”的故事影响比较大。萧尺木就是明末清初芜湖大画家萧云从,而胡知府则是康熙年间太平府知府胡季瀛。

故事大意是:第一次,胡知府由芜湖县知县陪同到萧家巷拜访萧云从,萧云从思忖他想讨画攀附权贵,叫门童托词“先生不在家”,让胡知府吃了闭门羹。第二次,鲥鱼上市时节,胡知府再度来到芜湖想见萧云从,结果萧云从以“抱病在身”婉谢见面。第三次,胡知府改为微服私访,谁知道临近萧家门口,正好看见萧云从与朋友说说笑笑,胡知府想上前打招呼又怕跌身份,眼睁睁看他“云游去了”。胡知府三访萧云从三拒,一怒之下,派人持文书把萧云从抓到采石,强令他为新修建成功的太白楼画壁画。萧云从一则迫于无奈,二则仰慕李白,于是为太白楼绘制了四大名山壁画。

这则民间故事与明清时期的文人笔记记载大同小异。例如清代杨际昌的《国朝诗话》有这样一段:

渔洋、漫堂皆有《过采石矶太白楼题萧尺木画壁歌》,皆淋漓尽致。予心慕萧画,恨无由登楼一见。嗣观吴青坛震方所辑《说铃》内载吴宝崖陈琰《旷园杂志》云:“胡季瀛守太平日,慕尺木名,三访之,俱辞不见,胡怒。时新修太白楼成,遂於案牍中插入尺木名摄之。比至,送诣楼中,曰:‘图成即当开释。’尺木年已七十馀,力疾应命,画匡庐、峨眉、泰岱、衡岳四大名山,七日而就。”

可见《萧云从三拒胡知府》的故事主要内容与文人笔记所载差别不大。如果胡知府只是个虚拟人物,也就罢了,但胡季瀛确确实实是康熙元年任太平府知府的历史人物,与萧云从创作太白楼壁画有密切关系,因此有必要辨明事实真相。

胡季瀛有没有三访萧云从姑且不论,但是他一不会讨画攀附权贵,二不会逼迫萧云从绘制太白楼壁画则是可以肯定的,因为,历史上的胡季瀛不仅是一位有操守的文人,而且是一位廉洁奉公的官员。

许多研究萧云从绘制太白楼壁画的文章在谈论胡季瀛时,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历史上的胡季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胡季瀛的父亲胡震亨(1569-1645)字孝辕,号遯叟、赤城山人,浙江海盐人。万历二十五年(1597)举人,由固城县教谕,知合肥县,荐补定州知州,德州知州,擢兵部员外郎。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藏书家。家多藏书,学问渊博,有藏书楼为“好古楼”,收藏图书万余卷,凡秘册僻典,莫不在搜罗补缀之列,偏重收集文学、词学图书。所辑《唐音统签》1033卷,搜罗丰富,是清代纂修《全唐诗》的主要蓝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诗莫备于唐,然自北宋以来,但有选录之总集,而无辑一代之诗共为一集者。明海盐胡震亨《唐音统签》始搜罗成帙,粗见规模。……是编秉承圣训,以震亨书为稿本……”。

胡震亨在任合肥县令时,据史书记载:胡震亨,字孝辕,海盐人。万历中除合肥令,英察若神,民扞网者辄指数姓名,蠧吏毫毛不敢有所犯。邑有世家裔犯窃,震亨则资以钱,谕令自新,其人感媿,卒改行。

胡季瀛的哥哥胡夏客(1599-1672),字宣子,号谷水,顺治间诸生。亦是一位文化造诣颇深的诗人、书法家。凡七略九流无不阅览,好摩周籀秦篆,竹书漆简。著有《谷水集》等。

可见,胡季瀛系书香门第出身,他既有一位博古通今、为官清廉的父亲,还有一位在文学艺术诸方面擅长的兄长,怎么会不受熏陶,成为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人?

其次,我们可以了解一下胡季瀛本人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其为官情况,从而对他有个客观认识。据《海盐县续图经》记载:胡季瀛,字子甫,号念斋,孝辕公第三子。……出守姑孰,以德化民,不事篓楚。在任数载,戒包苴,杜干谒。或有遗兰数盆,启之,黄金也。公曰:“嘻!暮夜岂无知者耶?”受兰返金。其清操有如此者。……未几,以母忧去。江州人立祠祀之。服闻之后,闭户养高优游于灌木园中,种竹栽卉药,日与同里彭羿仁、何朗仙诸名士饮酒赋诗其间,不知老之将至云。

这段记载传递了这样几条重要信息:第一,胡季瀛是胡震亨的儿子(“孝辕公第三子”)。第二,胡季瀛和他父亲一样,是既有政治才能又有廉洁操守的官员。尤其是在担任太平府知府(“出守姑孰”)时,更有拒绝贿赂的具体事例:胡季瀛非常重视以德化民,也能以身作则,为官清廉,拒绝不正当的请托。某一天晚上,有人拜访他,赠送数盆兰花。胡季瀛发现盆底下面还垫着几根金条。于是说:“暮夜岂无知者耶?”留下兰花,退回了金条。第三,胡季瀛还是淡泊名利、情趣高雅的人。他退出官场以后,“日与同里彭羿仁、何朗仙诸名士饮酒赋诗其间”。

因此,像胡季瀛这样一位品格高尚并且文化修养深厚的文人官员,他治理姑孰,倡议修建并且克服困难募集资金重修太白楼,绝对不是偶然的心血来潮,也与所谓政绩无关,而是借纪念李白来弘扬中华文化(某种意义上就是汉民族传统文化)的深谋远虑之举。这样一位有修养有情怀的文人官员,会粗鲁地逼迫萧云从作画吗?

萧云从实际上是应胡季瀛邀请绘制太白楼壁画的。这是萧云从本人的说法。萧云从在《太白楼画壁记》中说:“(胡季瀛)知余为老画师,折简相招。” 而受胡季瀛委托,具体与萧云从联系、商讨、协助画壁事的是太平府的陈醇儒。陈醇儒,字蔚宗,号书巢,当涂县庠生,弱冠有文名,清初著名书画家,工汉隶八分,尤长于山水。曾建育婴堂。康熙十二年(1673),与端肇震、喻尔训等同纂《太平府志》四十卷传世。喜研读杜诗,沉酣多年,有《书巢笺注杜工部七言律诗》四卷行世。 萧云从也是一位喜爱并研究杜甫诗歌多年的人,著有《杜律细》。两人时相切磋,萧云从说:“时陈子醇儒共研撰事,资余不逮。”因此对陈醇儒印象很好。

萧云从画壁期间与陈醇儒相处甚欢,心情应该不错。此有事实可证。萧云从在绘制壁画次年——康熙二年(1663)送画给陈醇儒并作《采江写意图跋文》,其中说到:“癸卯夏五月,客采江。蔚宗同现,时相遇从论画,因写此帧。心烟水漳,佳气沸然,为近况第一乐事也。七十翁萧云从识。” 如果两人关系不佳,以萧云从的性格是不会赠其画更不会为其作跋文的。

因此,我的结论是:萧云从开始因为身体(“力疾”意思是勉强支撑病体)、岁数(年近七旬)等原因谢绝作太白楼壁画是非常可能的,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说胡季瀛逼迫其作画是没有根据的,也是不可能的。萧云从本人的说法不仅可证并非逼迫,相反还证明胡季瀛实际上是萧云从太白楼壁画的伟大助产士。只要认真读一读萧云从本人亲笔写的《太白楼画壁记》,就可以发现我们得出这种结论的理由。

第一,胡季瀛是募建太白楼落成之后,最早有绘制壁画想法的人:“乃顾瞻四壁,粉若空天,欲秃笔貌之,以为迎神之曲,招魂之辞,巍然俎豆,知有谪仙人在焉。”因此,胡季瀛是太白楼壁画最早的创意者。

第二,胡季瀛虽然公务繁忙,但是仍然亲笔写信给萧云从,邀请其作壁画:“时以郡务云集,不遑经营。知余为老画师,折简相招。”所谓“折简”,亦作“折柬”,就是裁纸写信的意思。这体现了胡季瀛对艺术家的尊重。

第三,胡季瀛精心选派承担与萧云从绘制壁画“对接”工作的人选陈醇儒,果然令萧云从非常满意:“时陈子醇儒共研撰事,资余不逮。”最后两人因为共同的诗画爱好,成为好友。这说明胡季瀛用人得当,确保了画壁工程的顺利实施。

第四,胡季瀛本人的书法专长及文化修养得到萧云从高度肯定:“出素所摹临晋唐宋元真楷行草,榜锓以矜式来学……是则先生知画者也。”这是萧云从得以怀着愉快心情创作壁画“七日而就”的根本原因。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胡季瀛是萧云从太白楼壁画诞生的伟大助产士。萧云从晚年绘制的太白楼山水壁画是中国壁画史上的杰作。壁画绘成之后,当时即吸引众多名家观赏,题咏蔚为大观。可是为此做出很大贡献的胡季瀛形象却在文人笔记和民间故事中遭到严重歪曲,在为胡季瀛抱屈的同时,对其中的原因也不难理解。这原因就是萧云从处于明清鼎革之际,满清在占领中原的过程中以及在立朝之初为强化统治大肆镇压汉族人民,而胡季瀛身为汉人,却为清廷服务,自然“不是好人”;而萧云从则是“一贯坚持反清复明立场”的人(这是萧云从研究者比较普遍的看法,其实不尽然),于是胡季瀛“三访”,萧云从“三拒”的故事就在文人笔下被炮制出来了。

胡季瀛如果地下有知,他最感伤的或许并不是自己被后人妖魔化,而是萧云从的太白楼壁画杰作最终在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火。

唐俊

新闻推荐

饭店烫伤女童 监护人责任大

本报讯(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张剑)6岁女童小娟(化名)跟随家人一起来到芜湖县一饭店吃饭,小娟在饭店内奔跑玩耍,撞上了饭店内一服...

芜湖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萧云从三拒胡知府”真相)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