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再过两个多月,芜湖县六郎镇范栓马的西瓜基地里,将迎来今年第一批西瓜。返乡创业的他,和父亲一起流转了586亩土地,其中180亩种优质西瓜,他种的“春晓西瓜”成为市级知名商标、安徽省十大名优农产品,价格高时每斤西瓜能卖到六七元,每年光西瓜收入300多万元,其中净利润180多万元。回首创业路,30岁的范栓马表示:“回乡创业是我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
闯上海 从种菜到种瓜
范栓马幼时家贫,父母带着他到上海闯荡,承包了一些田种蔬菜、水稻。初中辍学后,父亲希望他能学点技术活,让他跟在亲戚后面学了两年理发,但每天回来看到父母疲惫的身影,他内心都不好受,想跟父母一起种田,气得父亲大骂。父亲为了让他放弃种田的想法,把能做的苦活都让他做了一遍,但他依然坚持了下来。
有一次,他和父亲一起上街去卖菜,突然口渴,旁边正好有人卖西瓜,就花了30元买了一个西瓜。吃西瓜时,他就和父亲说:“爸,你看人家一个西瓜能卖这么多钱,我们要卖这么多菜才能换人家一个西瓜钱,要不我们就别种蔬菜种西瓜吧!”父亲当时也很心动,就这样,种西瓜的初衷就在那时诞生了。第二年,家里就种了一半蔬菜一半西瓜。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虽然都是农业种植,但隔行如隔山,种蔬菜的那些技术用在种西瓜上却行不通,那一年损失惨重,十亩田只收获了一亩田的产量。父亲想放弃了,但范栓马不认输,在外拜师学艺,努力学习科学种植技术,产量和质量逐年提升,种西瓜的收入也直线上升。
回乡创业经历酸甜苦辣
虽说在上海日子变好了,但是范栓马经常会想到家乡,每年春节都回来团聚。2006年春节,一家人吃着团圆饭时,村书记找上门来。原来是听说他们一家在外地发展的不错,告知他们现在对返乡的农民创业者扶持政策很大,希望他们能回来。村书记走了之后,一家人开了一个家庭会议,最后拍板决定:回家创业!就这样,到2007年的时候,一家人把上海的资产变卖之后,毅然回到了家乡!
从上海回来后,范栓马承包了15亩地种西瓜,原本想着能大赚一笔,结果由于老家的土质与上海的沙性土质有很大的区别,虽说西瓜价格不错但是收成却很惨淡。镇里、村里知道后,主动上门,委派专业的农技师前来指导,第二年就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一些村民不愿意流转土地,使得他们规模化发展遇到了阻力,这时村干部主动做工作,说服了乡亲们。
由于种植技术先进,范栓马种出来的西瓜比本地西瓜口感好多了,西瓜供不应求。到了第二年范栓马就种了30亩,但是产量还是跟不上需求量。西瓜品种由一开始的单一品种扩展到现在的六个品种,如“早优8424”“早春红玉”“特小凤”等。每年4月份,范栓马的西瓜就开始上市,比同行足足提前了两个月,提前占领了市场。到了旺季,他们家一天就能销售10万斤西瓜,凌晨3点就要起床,他和父母一起采摘西瓜,来自南京、上海、宣城等地的卡车,就在地头等着装瓜。每年他向芜湖市区销售90万斤西瓜,遍布芜湖大街小巷。很多人想和他合作,但西瓜实在供不应求,范栓马只好婉拒了。
带领村民齐奔致富路
看到种西瓜这么挣钱,村民们非常羡慕,范栓马就和父亲商量,赚钱不能一家人赚,钱是赚不完的,父亲也非常同意他的观点。2008年,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芜湖县春晓大棚西瓜专业种植合作社成立了,合作社成员20人,那一年村里整体收入提高30%,带动农村贫困户30户。随后,合作社的规模越来越大,收益也越来越多。到2015年的时候,合作社成员已达到50余人,带动农村贫困户120余户,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合作社也被评为市级模范合作社。2015年,范栓马成立了春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如今也被评为芜湖市农业产业现代化龙头企业。
范栓马说,回到家乡创业后,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陪伴家人,经济收入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也为家乡的发展尽了一点绵薄之力。
记者 马正超
新闻推荐
沈括像万春圩沈括,杭州钱塘人,宋仁宗嘉祐年间的进士,著有《梦溪笔谈》,闻名于世。因其兄沈披之故,与芜湖万春圩有过一段因缘。...
芜湖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