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在很多人眼里,似乎只是孕育生命的容器,一旦孵化,蛋壳就失去作用。而在有些人的生活中,蛋壳却以另一种形式展现于世,那就是蛋雕。近日,“行走青弋江”采访组走进湾沚区湾沚镇,寻访蛋雕艺人,他能在脆弱的蛋壳上雕刻出日月山川、人物肖像、文字景物、花鸟虫鱼。一只只不起眼的蛋壳在他手中被赋予新生,成为精美的艺术品。
令人称奇的民间艺术
今年65岁的蛋雕艺人张谊在年轻时就爱上了书法、篆刻、绘画,三十余年从事业余篆刻,有着非常深厚的雕刻功底。张谊回忆,接触蛋雕是从2006年开始的,那时他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一位叫蒲德荣的蛋雕大师,在又薄又脆的蛋壳上刀起刀落,最后创作出精美的艺术品,他被这神奇的工艺深深折服,激发起了浓厚的兴趣。
“蛋雕艺术由来已久,最早源于民间婚娶、庆寿、生子绘制彩蛋的习俗,后来人们在彩蛋上画些花鸟、鱼虫、脸谱等图案,经过不断的演变,逐渐形成了蛋雕艺术。”在湾沚镇迎宾花苑小区,张谊向记者展示他的创作天地:家中的客厅、书房里,四处陈列着形态各异的蛋雕作品;阳台的一角,被布置成了简易的蛋雕制作间;卧室的床下,堆着满满的箱子,里面塞着都是历年来他创作的作品……
“蛋雕近年来才兴起,不像剪纸、刺绣这些大众所熟知的民间艺术,蛋雕相对冷门,在芜湖从事蛋雕的艺人也寥寥无几。”说起其中原因,张谊认为蛋雕工艺融合了绘画和雕刻,要求制作者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而且每个蛋的大小、弧度不一样,质地又很脆薄,无法用任何工具复制生产,每个蛋雕作品都是纯手工制成,这一行技术门槛较高,想要学成不容易。
尽管是一门有难度的艺术,但抵挡不住张谊对它的沉迷。“蛋雕其实也是另一种篆刻,只不过把石头换成了蛋壳。”喜爱绘画、雕刻的张谊,多年来的艺术积累让他在学习蛋雕技艺时无师自通。“在蛋壳上雕刻比在石头上还难。在石头上篆刻,刻不好可以磨一磨再刻。但在蛋壳上雕刻就是如履薄冰,稍一疏忽就会前功尽弃,作品瞬间变为废品,所以每件精美的蛋雕作品都来之不易。”张谊介绍道。
以刀代笔游刃薄卵
看似无用的蛋壳,如何在雕刻师手中变废为宝重获新生?张谊向记者娓娓道来。“第一步是选蛋,用作蛋雕的鸡蛋要大小适中,表面光滑有光泽,没有疤痕和破损。可以用的蛋有很多种,我用过最小的蛋是鹌鹑蛋,还有鸡蛋、鸭蛋、鹅蛋、鸵鸟蛋,甚至还用过鸸鹋蛋。”张谊说,不同的蛋壳薄厚不一,颜色不一,所应用的技法也不同。比如鸡蛋壳薄且脆,适合线雕和浅浮雕;质地较厚、体积较大的鹅蛋、鸵鸟蛋,则以浮雕、镂空、透雕、彩绘和立体创作等手法为主。
铅笔、圆规、直尺、电钻、刻刀……制作蛋雕的工具并不复杂,更多在于手上的功夫。张谊拿起一枚表面光滑而洁白的鹅蛋,向大家展示镂空雕刻的技法。首先清理出蛋液,他的方法是从底部钻个孔,将蛋清蛋黄全部抽出,然后在空壳上进行绘图和雕刻。张谊对照样稿临摹,用铅笔在蛋壳上勾勒出各种图案元素,经过反复修正,直至画上满意的花纹。随后,他一手握着蛋壳,一手“以刀代笔”,手持电钻在蛋壳上轻轻游走,只见钻处飘灰,深浅得当,蛋壳逐渐呈现镂空的美感。如同绘画要更换画笔,钻头也有尖有圆,粗细不一,根据镂空的形状和大小更换。雕刻完成后,还要用工具磨平毛刺,进行细节的修整。“镂空雕刻最费时费力,如果图案纹理密集,需要钻一两千个孔,没有耐心可做不出来。”张谊说。
在质地脆薄的鸡蛋壳上刀走龙蛇,也是张谊的绝活儿。“鸡蛋壳的厚度只有0.3毫米左右,很容易被捏碎或是刻刀捅破,因此每一刀都要掌握好力度。手劲大了,蛋壳容易破;手劲小了,层次感很难体现出来。制作时心要静,抛开一切杂念。”起初,在鸡蛋壳上创作时,张谊是在空壳上雕刻,后来他发现,先用全蛋雕刻好再取出蛋液,更有手感,更便于创作。不过,再厉害的熟手也不能次次成功。“有时快要成功时,一不小心又弄碎了,那一天就什么也不想做,心里特别不是滋味。这些年为了做蛋雕,全家人变着法子吃鸡蛋,煎、炒、蒸、炖,到后来看到鸡蛋都怕了。”张谊笑着说。不过比起新手时10个鸡蛋只能做成3个,现在张谊的成功率能达到80%。做好的蛋雕,经过清洗、阴干,进行防腐处理后,可以长久保存。
守艺人的匠心与传承
十多年来,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张谊逐渐熟能生巧,巧且生思,做出的蛋雕作品也更加精致,作品已有数千枚,涵盖了人物肖像、花鸟鱼虫、龙凤图腾、十二生肖、京剧脸谱、诗文字画等等。其中北京奥运、北京冬奥会、京剧脸谱等成套的作品,颇具收藏和纪念价值。采访中,他向记者展示了自己颇为满意的几件作品——一套伟人头像蛋雕作品,线条纹理清晰,人物惟妙惟肖。“在蛋壳上雕刻人物肖像难度最大,不仅要做到人物神形兼备,还因为蛋壳是有弧度的,不同于平面上作画,要经过反复尝试,精确地掌握图像的比例,才不会失真。”还有在鹅蛋上雕刻的“百寿图”和“百福图”,一百个不同字体的寿字、福字呈现在小巧的蛋壳上,刀工之精妙可见一斑,耐人寻味。
经年累月地握着刻刀,眼睛专注于一处,退休后的张谊一门心思扑在了蛋雕创作上,不断改进创新技艺,让自己的作品更加专业化、市场化。与此同时,他也思考着如何去推广这一冷门的民间艺术,让更多的人认识蛋雕、了解蛋雕。参观各种展会、在社交网络上发视频……张谊觉得一己之力有限,希望今后能有更多力量来参与宣传、推广蛋雕艺术。“目前我正在编写一套包含视频、图片、文字的蛋雕教程,希望将来能走进校园传授蛋雕技艺,在青少年当中培养一批爱好者。”张谊坦言,这些年他也收过几个徒弟,但后来学着学着都无疾而终,“事实上这门手艺不容易学,对人的意志和韧性要求都很高。”
尽管传承蛋雕艺术的道路有些孤独和曲折,但在张谊看来,民间艺术是最自由的,也是最有生命力的,他对蛋雕的未来仍充满信心,作为一名“守艺人”,他会继续创作精品,努力弘扬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民间艺术。
□ 记者 康丽 文 卫晗慧 郭青 摄
新闻推荐
一扫连日的阴霾,今天太阳公公露出了久违的“笑脸”,就像我的心情一般灿烂明媚。上午9点,小记者一行30余人,来到芜湖爱尔眼科...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