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芜湖,有这样一支志愿宣讲团队,7年来,积极为社会传达好人强音,引导人们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参观或接受过他们的道德宣讲的群众达12万人次,他们的名字也被人们记住——芜湖市文化馆“好人馆”志愿团队。在这群志愿者心中,“好人馆”已不仅是一支宣讲团队,它是一种志愿精神传承与汇聚的名片。
崇德向善 支撑起这支团队的情怀
“说起‘好人馆’,被人们熟知的是一群由老、中、青志愿者,在过去的几年里,在馆内馆外讲着好人故事的团队。其实,‘好人馆’已不仅是一支宣讲团队,它更是一张志愿精神的传承与汇聚的名片”。11月底,接到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的“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芜湖好人馆志愿团队的负责人朱翠华和同她并肩作战的八名老队友在文化馆内的道德模范墙前,自豪地为记者讲述起2015年好人馆正式揭牌,与好人馆一同亮相的就是眼前的这支志愿讲解员团队。“当时,我们中年龄最大的张洪发已经74岁了,最小的也有45岁,平均年龄62岁。他们中有曾经的广播员,也有芜湖市企事业单位的退休职工”。朱翠华回忆,早在2007年,大家因为共同对文艺的热爱,组建了绿影社区艺术团,自发地创作了一些紧贴时代、反映民生、宣讲法律的小品、诗歌、快板,在社区、学校、广场展演,得到的社会反响不错。2015年芜湖市文化馆拟建“好人馆”,首先想到的就是邀请绿影艺术团来承担对外讲解任务。“面对这么重要的任务,老队员们二话不说全部来了。可典型人物的事迹宣讲仅凭志愿的热情是不够的,好人馆的事迹材料信息量巨大,要能脱稿讲解,还要能送事迹到基层巡演。每个人拿到的事迹讲解文本有的长达50多页,这对已不年轻的志愿者来说,记忆力就是一道坎”。当时队员们拿到讲稿,心理压力是巨大的。朱翠华用了两天时间把材料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然后开始强背。买菜背、做家务背,连在小区散步都在背。她把好人的材料一张张贴在家里的门上、冰箱上、厨房里,抬头就能看见。有了成效后她把经验分享给队员们,两周后,这批志愿者全部脱稿通过了市文明委举行的好人事迹演讲测试,正式走上了好人馆志愿讲解员岗位。
“好人馆展出的是故事,是大爱,是感动。走进好人馆,就像走进好人的生活。除了对好人的事迹做到烂熟于心,讲解员讲得是鲜活的、有感染力的、体现社会正能量的人”。曾是中学教师的钟玉兰是讲解员里的骨干,作为首批志愿者,她自豪地说起当时对自己的要求:“感动不了自己,感动别人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对每个好人的事迹进行梳理、提炼,形成一套适合观众解读的语言形式,语气、语态都尽量能做到简练,有感染力”。钟玉兰和陆飞霖担任好人馆二厅的道德模范事迹讲解,面对市民和大学生参观群体,他们把市民身边80后、90后群体中的典型道德模范重点推出,“7路公交车上有个‘拖把哥’周德利,危急关头,用拖把拦住了在公交车上砍人的菜刀女……”为了把干硬的材料稿转换成当下的语境,让讲解更接地气,让好人的善行得以鲜活的再现,每个讲解员都下过硬功夫。“我们越是宣讲好人事迹,越是被感染,我们是在好人精神的感召下坚持下来的”。如今仍活跃在讲解一线的钟玉兰回忆初心,依然激情澎拜。
新闻推荐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随着芜湖经济社会发展持续...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