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芜湖,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雨耕山上那幢规模宏大的老建筑——内思楼。它是几代芜湖人共同的记忆。在一个满城桂花香的日子里,记者来到青弋江边的柏庄跨界小区,采访了一位毕业于内思楼、工作于内思楼,直至当上内思楼“当家人”的老人——徐礼荣,跟着他的思绪,走进那幢老楼的悠悠往事里……
1932年,徐礼荣出生于江苏镇江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后来他的父亲在芜湖一家钱庄谋得一份会计工作,家中的经济条件才逐渐好了点。1947年,父亲将徐礼荣接到芜湖念书,15岁的他进入芜湖市私立内思工业职业学校初职部就读。至今徐礼荣依然清晰地记得,当他来到雨耕山脚下,抬头仰望那座巍峨的内思楼时,心中充满了震撼。
从初中到高中,不仅让徐礼荣学到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也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徐礼荣回忆,他在上初中时,内思工校只设有两科:电机科和机械科。初一有三个班,150多名学生,文化课只开设语文、数学,专业课只有基础性的钳工、车工、金属材料等。到高中后,学科增加了电工学、电机学、发配电、电力网、机电保护等。
1954年,徐礼荣高中毕业后留校当助教。1955年,他被学校派到山东工学院进修一年。1956年,徐礼荣回到学校,成为学校正式教师,教授电工理论、电机学、发配电、电力网等课程。此时内思学校早已更名为芜湖电力学校,这也就是深深植入芜湖人心中的“电校”。此后尽管学校名称多有变更,但校址一直以内思楼为主体。
1958年,为了响应国家发出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号召,电校将实习车间改成实习与生产的校办工厂,徐礼荣被任命为该厂的副厂长。徐礼荣说,工厂的实力在芜湖,乃至安徽省的机械行业中都是比较强的。让学生既能学到较强的理论知识,又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这也是电校当时的优势。
在徐礼荣的带领下,校办工厂生产出了许多颇有影响力产品,例如电机、水泥震动器、水泥搅动棒……徐礼荣说,当时在芜湖,能够生产这些机电设备的,除了芜湖造船厂、红旗机床厂之外,就要数电校的这家校办工厂了。
徐礼荣告诉记者,从1978年开始,他先后被任命为学校基建处长、总务处长,即使后来成为学校党委书记后,仍然分管后勤、工厂、行政等工作,因此对于当时学校的各种基建项目都了如指掌。他说,由于内思楼整体结构非常牢固,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这幢楼的保护工作一般都是日常性的维护,比如每隔几年对门窗进行一次涂漆,此外就是白蚁防治。
说到内思楼的特点,徐礼荣认为总结起来有两大特点:其一、整幢建筑设计非常合理。在建造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建筑的教学用途,所有教室都一律朝南,北面则为宽达4米的走廊,门窗宽大,层高也比一般建筑高出许多……所有这些,无不体现着当年建筑师的超前眼光和务实精神。其二、建筑极其牢固,整幢建筑依山而建,其最下部的基础结构全部用粗大的钢筋混凝土桩深嵌于山体之中,从而保证了建筑的稳固性。内思楼的内部建筑也同样禀持这种理念,第一、二层楼面,甚至所有楼梯,整体采用的都是现浇的水磨石工艺,此举为保证建筑的长久性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徐礼荣告诉记者,他上初中时住在内思楼的三楼。当时一个房间里住着20几个学生,上下铺,床头放着一个小铁柜,用于收纳日用品。1949年以后,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学校将雨耕山脚下的神甫楼改建成学生宿舍,居住条件改善不少。
谈及记忆中内思楼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徐礼荣说出了一段尘封一个甲子的往事: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一个秋天的傍晚,住在内思楼三楼的学生无意间将地板上的废纸点燃,烟火瞬间蹿出窗外。徐礼荣说,因为三楼的木地板全部是西班牙红松,一旦被点燃,火势将无法控制。而且,当时的消防设施也几乎为零,三楼甚至连自来水龙头都很少,情况很危急。万幸的是,火情刚一发生,就被值班人员及时发现,师生们齐心协力,将所有能盛水的器皿都利用起来,很快将火势扑灭。“那次火情很危险,如果真的烧起来,内思楼恐怕就难保了。现在想想都非常后怕。”这次火情也提醒了大家,此后学校对内思楼的消防安全极其重视,这幢楼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险情。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明显感觉到徐礼荣对内思楼的那份真挚的热爱。他坦言,不仅他自己,而是几乎所有在雨耕山这座校园里学习、工作过的人,对内思楼都充满了感情。从1947年考入内思学校,到1993年退休,徐礼荣既是内思楼的学生,也是内思楼里的老师,前前后后在这座楼里辛勤耕耘了46年。因此,这幢建筑早已融入他生命的最深处,成为一份无法割舍的记忆。如今,已经90岁高龄的徐礼荣先生,偶尔还会去内思楼故地重游,他告诉记者,无论何时何地,内思楼永远都是他无法忘怀的地方。
记者 郭青
新闻推荐
嫌花盆妨碍晾晒,竟从32楼顶扔下 险些砸中一名路过的小女孩;年过五旬的嫌疑人被警方抓获
“这人太可恶了,差点砸着孩子!”“就是,怎么不懂法呢?”10月11日下午,在芜湖市镜湖区某小区,因涉嫌高空抛物罪被抓获的一名嫌疑...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