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古往今来,莫不如此。9月11日,聚焦“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和人才培育招引工作的第二十二场“畅聊早餐会”举行。
谈到人才政策、惠企政策“最后一公里”落地问题,市委书记单向前说:“我们将持续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手段,通过打造‘网上政策超市’,使人才政策、惠企政策兑现像‘网购’一样方便!”
市委副书记、市长宁波,市领导张志宏、杨志斌、姚凯参加。
寄语企业 要有“垂直崛起”之雄心
奇瑞新能源集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销售、售后维修等于一体, 2020年销售42381辆,年产值达26.83亿元;小蚂蚁车型上市4年,销量突破15万辆。总经理鲍思语透露,奇瑞新能源将有两款新车“桃喜欢”和“闪电”上市,市场前景令人振奋。他建议加大人才政策支持。
行健智能机器人专业从事焊接切割智能化自动化装备研发和生产,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证书。董事长王宗义希望政府加大对智能化机器人项目的资金、政策支持。
单向前、宁波对两家企业的发展态势予以肯定,建议奇瑞新能源考虑邀请“芜湖大司马”韩金龙助力新车上市,利用网络名人效应放大品牌价值,打造“单品海量”的爆款新车。
单向前说,公开、共享、协同是发展的大势所趋。企业需要拥有“垂直崛起”的雄心。“垂直崛起”不仅需要提升自身的技术、品牌、市场优势,还要具备系统打通、纵向整合的能力。很多优秀企业有过这方面探索,它能通过自身的平台能力,整合客户需求,建立协同机制,把同种的需求、资源、渠道等归类整合,通过协作完成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促进品牌共营、渠道共享、流量互通。
寄语研发
要有“模式创新”之意识
哈特机器人研究院2016年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集机器人技术研发、技术转让,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制造、销售等为一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研发机构。副总经理曹雏清建议加大对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的资金、政策支持,集聚优秀的智能制造产业优秀人才。
西电科芜湖研究院是集微电子产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产业孵化为一体的公共服务研发平台,拥有院士工作站、安徽省新型研发机构、芜湖市宽禁带半导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市级研发机构。执行院长吴勇建议加大大学生留芜补贴政策支持,加快创新要素向重点企业集聚。
单向前表示,“术业有专攻”,科研机构及大专院校以不同形式同企业合作,是解决科技与经济建设脱节、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途经。要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创新”体系,涵养研发的集聚生态,鼓励科研机构横向合作,避免“各自为战”、资源浪费。要建立完善以公司制企业为主体,通过市场实现成果转化的新机制,搭建更多能打通产学研壁垒的高层次的开放式的转化平台,助力实体企业跨越式发展。
寄语人才 要有“以用为本”之实效
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达8千多人,开设了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28个专业和6个专业群,与奇瑞汽车、格力电器、埃夫特机器人等共建产业学院。董事长陈强虎提出“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办学理念,打算成立芜湖市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
市人力资源行业协会是一家民办公益组织,主要工作是宣传芜湖市人事人才政策,助力招才引智,维护行业自律,规范行业服务标准,推动人力资源行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会长张建华建议用市场化手段引导协会和商会做实做强。
人才是实现创新的核心要素。单向前说,人才的培育、招引、激励、管理必须坚持“以用为本”,紧密切合企业所需和发展所急。无论是人才政策还是惠企政策,都应该打通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让企业和人才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到、享受到。
单向前表示,芜湖市正在打造“网上政策超市”,通过构建智能化、一体化服务平台,使人才政策、惠企政策兑现能像“网购”一样方便!人才招引到芜湖后,如何正确、合理、有效使用才是关键。要把人才用好用活,为人才施展才华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在全社会形成重才、爱才、尊才、惜才的人才观,让人才和企业、人才和城市能互相成就、彼此促进、共同进步!
记者 张申尚 周文瀚 文 郑远 摄
新闻推荐
新《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正式实施 明确土地开发建设坚持规划先行
本报讯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9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修订后有很多内容的变化,明确规划先行,完善土地征收和宅基地管...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