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首席记者 陈旻)近年来,临床必需的部分常用药品供应短缺、价格持续攀升,成为人民群众用药难、用药贵的一大“愁”。群众利益无小事。芜湖市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2020年开始以“稳价保供”为切入点,以“多方共赢”为着力点,在全省率先开展短缺药集中带量采购。公开招采的44种短缺药品今年起在各大医院配送,目前供应平稳。而这一改革,也成为芜湖市对当下普遍存在的常用药短缺问题的一道“作答”。
短缺药品具有临床必需、不可替代、需求紧急、用量不稳等属性特点,由于不可预见性,造成市场供应不稳定和配送不及时,加之成本增加等多种原因,形成药品短缺及价格持续高涨的症结。市医保部门针对调研中发现的上述问题,广泛听取医疗系统和药品领域专家意见,分析研判、统筹谋划,最终形成以量稳价、以量保供的思路,采取集采模式,实现稳供保供。
据介绍,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常规思维是降低药品价格,然而短缺药品的特征属性决定着必须以持续稳定供应作为首要目标,其次才是以适当的策略来换取阶段性价格稳定。在尊重市场主导的药品价格合理形成机制下,通过集中全市公立医疗机构短缺药份额、一年采购需求合约、不得二次议价、30天回款周期、约定量采购承诺等系列政策,让药品集中配送企业有了“定心丸”,破解短缺药品供应难、价格持续攀升的难题。
“作为市级医保部门,选择市场供应量不大但医疗机构急需稳定供应的短缺药为突破口,不仅解决了药品配送企业顾虑、保障了医疗机构临床安全,更减轻了患者负担,探索了市级医保部门在短缺药供给侧改革的新路径。”市医保局负责人表示。
两年来,芜湖市分两步走,累计对74种短缺药品(其中30种急抢救药为2019年招采)实施了保供稳价带量采购集中配送模式,实现安徽省短缺药品目录全覆盖。“2019年第一批30种急抢救短缺药品不仅实现了对全市各级公立医疗机构持续稳定供应的主要目标,同期也让患者的用药负担降低了27%。”市医保局负责人介绍说,“2021年第二批44个短缺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结果较市场价降低21%,释放了改革红利。”
由于成效显著,最初仅有全市公立医院参与的改革,逐步吸引到属地省属医院和民营医院的积极加入,至今已让全市100家医疗机构短缺药的“烦心事”变成“放心事”。
新闻推荐
本报讯5月29日上午,芜湖市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宣布省委关于芜湖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