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的演员潘玉民,被誉为“晚年邓小平扮演者第一人”。
今年春节过后,记者欣闻其近期一直在芜湖生活,便驱车前往潘玉民老先生的住处,与这位“晚年邓小平扮演者第一人”共话他充满传奇的演艺生涯和他与芜湖结缘后的江城生活。
结缘“特型演员”
当天,记者来到好德春来园养老院,在这里见到了84岁的潘玉民。当时,他身着家居的棉质睡衣坐在桌前,桌子上放着一碗汤药,冒着腾腾热气。背后的一张床上,红色的被褥十分醒目。潘先生的爱人说,今年是潘玉民的本命年,所以新换了红色的被褥。大家留意到,除了床单,潘玉民穿着拖鞋的脚上,也裹着一双红袜子。老人笑意盈盈,招呼记者坐下来,说自己股骨头不好,不太方便站起来。随后,他将桌上的一沓照片拿出,打开了话匣子,一边用手指着照片,一边回忆起自己的演艺生涯。
这些照片中既有潘玉民年轻时的照片,也有他退休后参演的剧照。交谈间,他从中抽出一张自己扮演晚年邓小平的剧照,递到记者手上:“这张照片送你。”剧照中,他穿着中山装,左手夹着一只烟,淡定地笑着,仿佛正在和谁交谈。照片的背面,潘玉民写下这样几句话:“演伟人,学伟人,做凡人。”
影视圈称潘玉民为“晚年邓小平扮演者第一人”,可很少有人知道他为此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潘玉民出生于1937年,毕业于上戏表演系。1993年秋天,潘玉民担任副导演,拍摄间隙,当时上影厂高级化妆师孔令奇盯着他说:“潘导,你很像邓小平!”对方把潘玉民一头浓密的头发削薄,黑密的剑眉除去半截,穿上中山装,一个活脱脱的“小平同志”出现了。这个意外的发现给了潘玉民极大的鼓舞。孔令奇建议他好好学讲四川话。潘玉民从善如流,向四川人学方言,那几年,一有闲暇他还经常到上海的几家川菜馆同川妹川弟交谈,学说四川话。后来机缘巧合,离异10多年的他竟然娶了位来自重庆的女会计。潘玉民笑着说,有了这个常年家教,他学四川话方便了许多。
潘玉民懂得,外形的酷肖、动作的模仿、神态的相似,对从事表演艺术的演员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而要接近一个人的气质,理解和体验像小平同志这样一位伟人的思想和内心世界,那是需要下苦功夫的。那几年,他一面搜集有关邓小平的各种资料做研究,一面将化妆师化妆后的造型照送给各影视机构和有关导演。潘玉民坦言:“那几年,我在上海的家里,满屋子都堆满了邓小平的照片、书籍、研究资料等,每天早晨一起床,就打开收录机反复播放邓小平的讲话录音,仔细揣摩其讲话的语调、语气、轻重缓急,以及独具的个性化的语汇。”他说,越深入了解邓小平,越感到他是一位值得崇敬的伟人。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之际,上话艺术中心推出史诗剧《归来兮》,其中有一幕描写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举行会谈的戏,潘玉民首次在舞台上塑造老年邓小平形象,获得了好评。此后,他又接连在话剧《周恩来在杭州》和电视剧《黄克诚》《红岸》《肖劲光》《彭真》等多部影视剧中成功地扮演邓小平。不管是只有几句台词,还是戏份很重,他都兢兢业业地去表演,以此来领会和加深理解小平同志博大的胸怀和精神世界。
“塑造伟人的神韵,需要发自内心的钻研。尽力地为观众还原一个真实的邓小平,是我毕生的追求。”潘玉民在接受采访时说。
结缘“芜湖”
在演出中,潘玉民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机缘巧合认下了一位义子。这位义子家住芜湖,潘玉民也因此结下了与芜湖的缘分。采访中,他告诉记者,义子对他很好,不仅在他患病后为他调理身体,还邀请他到芜湖居住。“这几年,几乎每年我只有半年住在上海。几年之前,其实就来过芜湖,近年来在芜湖待得越来越多。”
2017年,潘玉民曾经受邀前往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做客皖江大讲堂,饶有兴趣地与高校学子分享他的人生经历,以及成为邓小平特型演员的机缘和努力。2021年1月,他在参观了芜湖好德春来园养老院后,主动提出入住该养老院。“这里条件好,大家对我也都很好,我们是腊月初八住进来的,在这里还过了个春节。”潘玉民告诉记者,他和妻子在养老院居住的这段时间,结识了不少老年朋友,春节期间,养老院还组织了一场联欢会,他还上台为大家进行了表演。记者看到,潘玉民所在的这家养老院,确实如他所说条件完善,分为住宿区、医疗服务区、娱乐休闲区和餐厅等多个生活区,各种设施一应俱全,潘玉民称自己在这里住得很舒心。而随着潘玉民在芜湖的生活,芜湖也逐渐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
“我虽然是南方人,但是我的口味偏北方。我不喜欢吃米饭,反而喜欢吃面食。”说起饮食,潘玉民笑了:“我特别喜欢芜湖的小笼汤包,跟我在上海吃得不一样。”他告诉记者,平时喜欢泡温泉,闲暇时还喜欢画画和研读资料。说起自己的长寿经,除了大家经常说的心态好和注意饮食,老人还补充道:“我觉得有一点,老年人一定要有责任感。”他认为,即使岁月不饶人,老了心里也要有想要做的事,也应该带着责任感去生活。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他复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的这句经典名言,似乎也正映照出这位耄耋老人对生活的态度。
记者 李婷维/文 梅韬/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超市员工认真做好防损工作理所应当,但切不可反应过激,误会正常顾客。3月10日,记者从官陡派出所获悉,日前辖区一家超市...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