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城隍庙始建于魏蜀吴时期东吴赤乌二年(239)。据《辞海》词条,它是我国有史记载的建造最早的城隍庙,原址在芜湖县治东,后毁。旧址在古城里原皖南影剧院。解放前有道士20多人。
宋赵与时《宾退录》卷八有曰:
芜湖城隍祠,建于吴赤乌二年。而多本《芜湖县志》有载:城隍庙在县治东,后因兵燹被毁。明洪武初年,知县杨偁“立城隍祠”。永乐八年(1410)重修。成化间(1465-1487)增两廊、前门,规模始壮。万历初年,城隍庙再次被毁。十二年(1584),因筑城,芜湖学宫迁至城隍庙废址。十九年(1591),学宫回归原址。天启六年(1626),复修城隍庙。清康熙间(1662-1722)邑人捐修。乾隆十四年(1749)邑众与徽人合资新葺,阅五载告竣,殿庑肖像咸完美焉。五十五年(1790)大殿前添建卷篷三楹。咸丰间(1851-1861)毁,光绪六年(1880)邑人募捐重建。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商民醵赀重修。
又据清惠栋《九曜斋笔记》载:
城隍考。顾宁人,也就是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在《菰中随笔》道:“洪武二年,礼官奏考城隍之祀,莫详其始。先儒谓:既有社矣,不应复有城隍,故唐李阳冰《缙云城隍记》谓:‘祀典无城隍,惟吴、越有之。’然成都城隍祠,太和中李德裕所建,张说有《祭城隍文》,杜牧有《祭黄州城隍文》,则不独吴、越为然。北齐慕容俨镇郢,城中先有神祠,俗号城隍神。又芜湖城隍,建于吴赤乌二年。高齐慕容俨、梁武陵王祀城隍,皆书于史,又不独唐而已。”又说:“古者,诸侯既立社稷,又为五祀:曰司命、中ニ、国门、行、公厉是也。郑氏谓国门为城门,今之城隍也。然今州县所祀,如吴之春申及永嘉之周苛、天台之屈坦、兴国之姚十,亦不一概焉。”
清孙承泽撰《春明梦余录》亦载:“芜湖城隍庙,建于东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城隍庙最早是纪念周瑜副将纪信的。
东汉末,周瑜命纪信镇守芜湖。在治理芜湖的这段时间里,纪信深感百姓深受战祸之苦,遂修河道,整吏治,养农桑,将一座芜湖古城打理得井井有条。只是不幸的是,纪信英年早逝。他逝世后,百姓为他修了一座庙,把他塑成芜湖城的守护神,香烛供奉。纪信也就成为中国第一个城隍爷。
芜湖当年的城隍庙在古城深处,规模宏大,坐北朝南,正对青弋江。庙基由大方石砌成,层层石阶在门前笔直伸开。庙宇三进,最外层的栅栏搭盖着雨披。有匾额题“江东首邑,城隍灵祠”。门口左厢立有牛头神、白无常,手持哭丧棒;右厢立有马面神、黑无常,手拿条幅“你也来了”,惟妙惟肖。前殿门口是一对大石狮,里面东西二侧站立有哼哈二将,并有一面羊皮鼓,人鬼有冤,皆可前来告状诉冤。后是配殿,有天井。两厢是所谓阴曹地府十大地狱。穿过庭院,是城隍大殿。城隍神端坐中间,左边站一判官,拿着生死簿,大笔一勾,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大权;右边站一公差,手拿勾魂牌和铁索,专捉恶鬼下地狱……
1954年前,这座庙宇还基本保持原样,善男信女可自由出入,也允许游客入内参观,但随后由芜湖专员公署划为大礼堂。到文革时期,所有塑像皆被毁。城隍改为皖南大戏院,延续日久。
早年,人们进入城隍庙,一方面通过形象的道具可以明白惩恶从善的道德规范,另一方面通过辅助文字的提醒,加深对城隍说教的理解,其中的楹联就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它或为祈福语,或为警世佳句,增添了城隍文化的内涵。芜湖城隍庙前那副楹联,就很好地诠释了人间善恶“因果相报”的哲理:“为善必昌,不是不昌,祖上有余殃,殃尽必昌;为恶必亡,不是不亡,祖上有余德,德尽乃亡。”前殿廊檐下的石柱上,刻有楹联:“欺己即欺天,亏心事难逃鉴察;有因必有果,到头时不爽毫厘。”第三进即城隍殿的中堂,有楹联说得诙谐有趣,让人抚掌沉思:“淫人妻女,占人民房,欺凌鳏寡孤独,这般凶徒,任你烧香也无益;孝于父母,友于兄弟,和睦乡亲邻里,若个善士,见我不拜又何妨?”
芜湖城隍庙对后世各地的城隍庙影响极大,最终形成中国特有的城隍文化现象。
城隍庙历来是一地名胜,游人如织,是展示芜湖民俗文化之地,饮食文化更是异彩纷呈。南北风味,特色小吃,如馄饨、面条、糍粑、蒸饭和各式荤素小吃应有尽有。到了节假日,庙内有许多摊贩设点,什么测字看相、唱戏说书、变戏法、卖梨膏糖之类的摊点,吸引着无数人众。清末民初,又多了卖字画的摊头,一些民间画家作画现卖,给城隍庙增添了高雅的文墨气氛。当年著名画家萧尺木和他的书画朋友,也常聚此切磋技艺,交换或赠出自己的画作。清代一品大员黄钺,也曾有诗称赞城隍庙文化集市的兴旺。
本文选自《芜湖史话》
新闻推荐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1年1月,芜湖市共有10个楼盘超2000套房源入市,房源入市节奏加快,市场供应充足,各房企纷纷开启春节不打烊...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