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璟(右)
一个好的选题可以像一束阳光,去照亮角落中的群体,又像一滴滴雨露,让人满怀希望,充满力量。作为一名教育口记者,我始终相信心中有信仰,笔端有力量,正能量的励志教育故事,可以让整个教育界充满温情和力量。
梳理近年来写过的与教育有关的稿子,许多采访场景一幕幕在我的眼前划过。其中,最难忘的是今年采访高考励志少年姚俊鹏。
19岁的姚俊鹏,在襁褓里就被确诊为脑瘫。19年来,凭借着父母、老师和自己的努力,他一直保持好学向上的态度,今年高考一举斩获了623分的优异成绩。623分,就算是一名身体正常的普通高考生,也不知耗费多少心力才能取得,何况一名行动严重不便的脑瘫儿。这个“00后”的男孩用“从容、坚强、奋斗、乐观”给出了最美的人生答卷。7月25日,大江晚报专访了芜湖励志少年姚俊鹏成长的心路历程,此事一经报道,便迅速冲上网络热搜。一天内,大江晚报抖音号发布的这条视频观看量达1.6亿,点赞量738多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国之声等全国各大主流媒体纷纷转载,姚俊鹏的励志故事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众多网友被这个坚强乐观的男孩的奋斗之举深深打动,纷纷为这个坚强男孩加油,也为其父母的精心陪伴点赞。姚俊鹏的新闻,让今年芜湖海量的高考信息,多了一份暖意,多了一份励志。
采访结束时,外面正下着雨。姚俊鹏伏在父亲背上,一步一步走下楼。走出一楼走廊时,姚俊鹏高中班主任芮金龙老师为他们撑起一把伞,一直等着他们俩坐上电动车,将雨披穿好。直到两人骑车离去,芮老师才转身回到教室。如果说姚俊鹏父子这一远去的背影,让人感慨万千,而芮老师雨中撑伞送别何尝不是另外一种美丽的背影?而定格这一个个背影,则是我作为一名记者的分内之责。
关于姚俊鹏的抖音视频下面,有很多网友和读者的留言,让我心里涌起温暖和欣慰。那段时间,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听到大家在讨论这个励志少年。身边很多朋友都说,这个采访的点抓得好,这让我感到既自豪又觉得肩上的责任沉甸甸。自媒体时代,作为主流媒体记者,更要担当起弘扬社会正能量的职责。
很久以来,每次高考结束,大家关注的热点往往是高考“状元”,但是作为一名记者,我们却很少去追逐“热点”,而去发现和捕捉“冷点”下的励志人物和励志故事。这也是我们大江晚报的价值坚守——在一个“快新闻”时代,我们新闻人沉淀下来,去“慢思考”。记者 奚璟
生日祝福:
个人的力量是单一的,因此很感谢大江晚报——它让我有幸和许多同事一起,为了让老师和孩子的世界变得更好,为了彰显我们教育的温度,提供一些思考,发出一些声音。每一次在键盘上敲出“本报记者”这四个字,我都觉得,是一份至上荣光。我相信,脚下沾满多少泥土,笔下就沉淀了多少真情。回首过去,我们不忘初心。放眼未来,我们全力奔跑在梦想的道路上。
新闻推荐
蔬菜用上“暖宝宝” 小苗盖上“三层被” 江北“菜篮子”基地科学应对迎寒潮
□记者赵丹丹张学桥寒潮雨雪来袭,地里的大棚蔬菜会不会受冻,采摘受不受影响,供应能不能跟上?12月29日上午,记者走进芜湖重要的...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