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子街拆迁前旧貌(2008年摄)
青弋江,芜湖的母亲河。青弋江边一条小街,全长不过四五百米,那是我的母亲街。离这条街不远处,还有我的小学母校、中学母校。六十七年来,我走过的国内外许多街巷道路,无一可以承载我在那条小街的过往,无一可以比拟我对那条小街的眷念。
这条小街在“河南”。民国八年版《芜湖县志》记载,“河南”有街巷如李家巷、南街、西街、将军港、大巷口、库子街等不过二三十处。这些街巷,除了南街和沿河一条边几个还有点模样,其他的实在没办法同“河北”的比。尽管如此,我还是十分怀念“河南”的老街旧巷,特别是生于斯、长于斯、一直眷念于斯的那条小街——库子街。
库子街,一个很容易惹人闲扯的街名。许多人不但将这条街称作“裤子街”,还牵强附会地扯上附近的将军港,说这两条街并列如长裤,由兴隆街直抵青弋江,故有“裤子街”一说。时至今日之所以还有人相信这一以讹传讹的说法,想必是依据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城南建成多功能防洪墙后的那张城区图。在这张图上,库子街确实是由南至北直抵青弋江边,但这仅仅是库子街的一半,另一半则是东西走向,兴隆街直抵青弋江边拐弯处至中山桥头榨油厂东围墙巷口。南北走向的是小号门牌,1号到37号,街道西边是库子街,东边是大安村;东西走向的是大号门牌,街道南边面对青弋江的是单号门牌,街道北边倚靠青弋江的是双号门牌。我的出生地就在这条街上,门牌39号,门前正对青弋江。那时的中山桥与弋江桥之间还有两个渡口,我家门口就是一个渡口。这东西走向的库子街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成了防洪墙基础。
库子街,一条非常古老的街道。听老人说,库子街历史比南街还早。从我记事起,也觉得这条街很是热闹也很有历史。那时住在中山桥、弋江桥之间的“河南”人要到“河北”去,主要是经库子街上中山桥,或经西街上弋江桥。这在兴隆街没延长、没拓宽之前,走库子街过桥或过渡的人更多。不仅如此,与江口一带“米商堆栈及机器砻坊”相对应,库子街库房比比皆是,车船也是川流不息。正是这沿着江口、库子街、道台衙、西街直至南街的一路繁华,形成了与对河十里长街相媲美的“河南市”,俗称“南市”。“南市米业公所”也为此而创立,南街也因此而得名。民国八年《县志》居然这样赞誉南市的繁荣:“在县治河南肆廛,视市县为不及。”遗憾的是,库子街那一条条满是历史刻痕的青石条板,在以后的路面维修时,被相继毁掉了。我清楚记得,因为新建防洪墙,我家在1969年下半年搬离库子街时,家门口和其他一些路段还有着为数不少的青石条板。
库子街,一条极具特色的江南水乡小街。与其他沿河街道所不同的是,库子街紧挨河边,街道北边的房屋在建设防洪墙前尚在的,比任一条街的都多。这些房子都是吊脚小木楼,夏天河水上涨,淹及小楼吊脚,儿时的我们在河里游泳,就喜欢在吊脚间戏耍。有时在有吊楼的邻居家玩耍,偶尔尿急,就对着窗外或大洞小眼的地板撒向河中。
在城市建设大发展中,库子街随同其他老城区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座高楼、一片片小区。出于对“河南”新区的向往,更出于对“河南”老街的眷念,我又举家搬回库子街旧址附近,库子街旧址上的多功能防洪墙也就成了我散步赏景打卡胜地。每当我踩着儿时的记忆,沉浸在属于我们那一辈的流光岁月,一个美妙的旋律就在心头萦绕,缓缓的,淡淡的,又渐渐地被过来的一阵风带走……
是啊,那条街没有了,那风,曾经的过客,依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来,留下一路的寻觅,也带走一路的眷念。那我呢,不也是一个过客吗?
张双柱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旻)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芜湖市积极推进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规范有害垃圾收集转运处置,着力构建有害垃圾收...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