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友艺 王俊
眼看着头顶上的轨道越伸越长,很多市民早早开始憧憬即将到来的“轻轨生活”。
轻轨站离家太远怎么办?出门上班究竟是乘坐轻轨还是坐公交?到轻轨站点后还能换乘公交吗?这些萦绕在市民心头的问号,也正是市交通部门牵头组织实施的“三网融合”工作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编织城市慢行网络
“以轻轨1号线、2号线为轴,通过‘三网融合’的建设使得原本平行的步行、非机动车、公交等出行方式与轨道交通发生有机联系,上述传统方式‘手拉手’解决轨道客流喂给这一问题的同时,逐步将市民导入这一全新的绿色慢行系统中去。”王波是《芜湖市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规划方案(2019-2030)》(以下简称《规划》)的主要起草专家之一,他用一句话概括了“三网融合”的主要作用。“实施‘三网融合’的目标是将担负的中长距离出行主导角色的轨道交通与市民中短距离出行的公交和慢行系统有机融合,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高效。”
记者在《规划》中看到,芜湖市将围绕轻轨运营进一步优化接驳设施,利用轨道站节点进行交通组织,统筹轨道交通、公共汽车、非机动车和慢行系统之间的换乘。针对轨道站点周边的慢行系统设施没有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过街设施问题,增设步行道、骑行道、风雨连廊等,提升出行体验,锚固轨道交通基本客流。
通过优化站点配套接驳设施、公交线网线以及对站点周边慢行系统的完善,最终全市公交线网密度将由2.3提升至2.7,公交线路非直线系数由1.75降低至1.5,轨道站点出入口150米范围内公交停靠站设置率达到100%,80%的城区可以通过常规公交前往轨道站,公共交通出行量提升33%,有望达到57.3万人次/日。
王波表示,希望通过“三网融合”的建设,加强对现有公交系统的优化和补充,打通和加密城市慢行网络,从而实现轨道和公交无缝对接,步行、非机动车、公交、轨道等多种绿色出行方式有机串联,最终达到50%以上的绿色出行分担比例。“也就是说,以轻轨为轴线,编织起整个城市的绿色慢行网络,让市民自由选择最适合的绿色出行方式。”
打造特色风景线
在已建成的轨道交通梦溪路车站,记者看到,轨道站点楼下便是临时公交站点,两侧均设有人行走廊,还建有休闲小广场等配套设施。(下转2版)
新闻推荐
芜湖一大学生被拒诊转院途中身亡 当地卫健委:涉事医生未落实会诊制度,涉嫌违法
芜湖某大学大三学生杜某某夜晚感到喉部不适,前往芜湖市中医医院挂号急诊。当班医生以本院条件有限为由,让其转院治疗。杜某...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