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旻
把住院病床安在自己家中,医护上门服务,不仅方便家人陪护,也可以省下住院的开支。这样的“点子”并不是灵光一现,而是在芜湖已经开始试点。
在家“住院”的新尝试
芜湖市镜湖区的镜湖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辖区有5万多人,是一个回迁小区,居民多为老人,“家庭病床”这一概念的提出,正迎合了辖区居民的需要。
2016年,镜湖新城中心开启了在家中设立病床这一模式的探索。2018年,随着国家卫健委“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的开展,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中心开始尝试把这一模式规范化并在辖区内推广。
何润芝,原是一名小学美术老师。2018年8月,一场车祸改变了她的人生,虽尽全力抢救,保住了生命,但她却永远离开了她的心爱讲台,长期昏迷成为“植物人”。住院的高昂费用迫使她的家人不得不将她接回家住,但是更换胃管、导尿管、家庭的日常护理等等又成为家人揪心的难题。
2019年4月,中心得知情况后,与其家属商定,签订了《家庭病床协议书》。确定由该辖区的家庭医生团队承担患者的日常病床管理工作。自那以后一年多来,家庭医生团队的医生护士每周去巡诊,每隔半月要为患者更换胃管、导尿管,并指导家人为其翻身按摩,防止出现褥疮。春夏秋冬、酷暑严寒从未间断。
在今年年初疫情严重的特殊时期,也一直坚持上门巡诊。如今,一直卧床的患者终于有了喜人的变化,可以慢慢睁开了眼睛,有时看到家人时眼角还会流出泪水。患者家人非常高兴,她的哥哥给中心送来了“把工作当天职,视病人为亲人”的锦旗和感谢信。信上说:“卫生服务中心上门服务,不但给我们这个濒临破产的家庭节省了巨额的治疗费用,也给我妹妹病情的好转带来了希望……灾祸无常,疾病无情,但人间有爱。”
医疗服务的新亮点
“这一新的服务模式得到了患者家庭的认可,我们也就更有信心继续推行下去。”镜湖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袁清华向记者介绍说,中心通过对社区基本情况的调研,制定了家庭病床管理制度、工作人员职责,拟出了工作流程。
家住伊顿公馆小区的张元水老人,今年已经96岁了。中风多年且患有冠心病,2019年10月,又患上了急性尿潴留。出院后的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不起。家人深感照顾困难:“以前还能应付过来,但自从父亲卧床不起,身边离不了人,特别是每次去医院更换导尿管,真是一件头疼的事情。”
负责该辖区居民健康的家庭医生团队医生、护士获悉以后,上门为老人做了检查,提出了将老人作为家庭病床管理,承担老人日常更换导尿管,并指导家人做家庭康复等工作。自那以后,家庭团队的医生护士定期上门为老人提供健康服务,耐心地指导家人帮助老人做行走康复锻炼。
“过去上医院一次至少几百元,先叫救护车,再到医院挂号、看病,一来一去至少是大半天。不仅费钱,精神上更是折腾。现在好了,社区的医生护士上门一次,包括材料费和上门费在内才70元,平日的巡诊还是免费的。医生护士还到家里来教我们怎样帮助老人康复,这些医生护士对我们家来说真正是雪中送炭。”老人的家人感激地说道。
前不久,家庭医生团队医护人员例行来老人家中巡诊时,老人竟然可以在家里走动了。看到医护人员的到来,老人高兴极了,在纸上颤颤巍巍地写下了:“谢谢你们!医者仁心!”。
据介绍,目前,中心设置了8张家庭病床,分布在辖区的各个居民小区,分别有小区的家庭医生团队负责日常的巡诊、病历书写等工作。
新闻推荐
弋江区142艘 建档立卡渔船全部退捕 安置保障工作正持续开展
本报讯记者昨日从弋江区农水局获悉,该区目前退捕考核任务已圆满完成,安置保障工作正在持续开展,涉渔“三无”船网正在扫尾处...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