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门的夜市摊铺,曾是芜湖夜色中的热闹一景,它像是上班族的深夜食堂,烟火抚慰人心。曾记得,这儿有一家名叫“三子小吃”的夫妻店,一摆就是二十多年。几年前,它改头换面来到了张家山口水巷,告别了“风餐露宿”,成为一家有头有脸的小吃店。
虽然只是把店换了个场子,店名换成了“三德小吃”,可这一步迈得有多不易,只有张厚敏夫妇心里明白。上世纪90年代,张厚敏下岗创业,寻思着靠什么谋生,自小对吃还挺感兴趣的他,决定拉着妻子一起白手起家,靠着借来的100块钱,在北门杨家巷附近支起一个摊子,卖炒面皮、炒面、老鸭汤等小吃。从没有接受过餐饮技术培训的他们,硬是靠着平日下厨做饭的那点底子,不断摸索和实践,最终做出了自家的特色。在北门的二十多年,他们每天摆摊到凌晨四点多。这个小小的摊铺,让一家四口过上了稳定的日子。
有些人做生意好高骛远,小生意看不上眼,但张厚敏却格外珍惜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和妻子脚踏实地努力耕耘,从100块撑起的小摊子,到现在拥有自己的门面,说到这些改变,张厚敏眼里放着光,露出了自信的笑。“虽然是小生意,但是我把它当作终身的事业,倾注自己所有的心血。”的确,在这个瞬间就变幻莫测的时代,越来越多的餐饮老板每天战战兢兢,害怕被时刻发生的变化打下万丈深渊。然而从张厚敏身上,你能看到他的自信和笃定,他戏称自己的店是“打不死的小强”,任这一行千变万化,他有自己的信仰——“只专注做自己的,把它做好做精。”一盘简单的炒面皮,他会寻思着怎么改进口味,做成一个系列;为了食品安全,他舍弃路边摊,买下门面改善就餐环境……在这条美食街上,形形色色的餐饮店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唯独这家承载了店主三十年情感的小吃店,显得那么与众不同,温情满满。
新闻推荐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在此次读书会上发言。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何哉?管仲之贤也。管仲得以尽施其才辅佐君王...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