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学:
大家好!读完鲍叔牙举荐管仲,辅佐齐桓王成就霸业的故事,我的心里,主角是鲍叔牙,我要让他戴上一次“主角光环”。
故事很简单:管仲和鲍叔牙,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管仲险些射死公子小白,后者却装死逃脱,即位为君。就在所有人都以为,鲍叔牙终于要出人头地之时,他却举荐管仲为相。放着好端端的主角不做,甘心做配角,在一定程度上是必然的。
首先,鲍叔牙知人善任,重情重义。管鲍二人本为至交,鲍叔牙了解管仲所有的缺点,但所有这些缺点加起来,也掩盖不了他的才干。正是因为如此,鲍叔牙才设计将管仲救出鲁国,同时自己婉拒相位,让位于管仲。这是怎样的大智慧和大格局!其次,鲍叔牙忠心耿耿。换作任何一个人,估计巴不得立马登上相位,鲍叔牙又何尝不想?但他要对君主负责。自己并非相位的最佳人选,要想达到修齐治平,要想齐国治理有方,少不了管仲。只要君主能成就霸业,就是委屈着点自己,也不要紧。再次,鲍叔牙有清晰的自我认知。自己清廉忠义有余,而谋略魄力不足。他的智慧,是睿智深沉的,是一汪湖水;而管仲的智慧,是不同凡响的,是万里江河。治国,固然要江河,不要湖水。
综上所述,鲍叔牙的硬件——才干,还有软件——个性,共同决定了他,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会成为历史这部戏剧中的配角。
讲到这里,有的同学可能会很奇怪:不是说让鲍叔牙做主角吗,这说了半天,他还是配角啊。其实,主角和配角都是相对的,从一般意义上讲,主角更加锋芒毕露,引人注目,而配角更加温和敦厚,默默无闻——说通俗点,就是不太爱出风头,没什么存在感,是个“小透明”。而当我们深入剖析鲍叔牙的性格、心理时,不难看出他识才荐贤不妒,谦和爱国忠君,这时,他的主角光环,是不是逐渐显露了?
换一个角度想,鲍叔牙这种人,不管在何时何地,人缘都不会太差。他的贤能大家有目共睹,提出“尊王攘夷”的外交主张,颇具开创性;他忠君爱国,不会背叛组织,虽然平时不常拍领导的马屁,但关键时候定是鞠躬尽瘁,会深受领导赏识;他豁达大度,实事求是,没有那么多虚情假意,为朋友两肋插刀,朋友有晋升的机会,他也大力相助。相反,管仲虽然才能不凡,但为人处世有不少瑕疵,如果没得力的朋友,或是时运不济,很可能会郁郁不得志,放在古代,甚至命都难保。怎么样,分析到这里,鲍叔牙做主角,大家应该都心服口服了吧。
每个人看世界的角度不同,每个人眼里,也就有不同的历史。时间长河中的名字太多太多,“鲍叔牙”这三个字,在其中更显得微不足道。但他才德兼备,有胸怀,更有风格,他值得做一次主角,被历史的追光灯聚焦,哪怕只是一瞬。
我的发言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指导教师:许纪友
芜湖一中高二(1)班 马笑颜
新闻推荐
本报讯昨天芜湖市多云,一扫多日的潮湿。不过,降雨主雨带依然在长江中下游附近,上游来水凶猛,芜湖市各条河流水位较前一日都有...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