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芜湖 今日无为 今日芜湖县 今日繁昌 今日南陵
地方网 > 安徽 > 芜湖市 > 今日芜湖 > 正文

小巷修鞋匠 小小鞋摊一守三十年

来源:芜湖日报 2020-06-17 00:43   https://www.yybnet.net/

说起老手艺,往往代表的是曾经的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我们曾经熟悉的老手艺,正在悄悄地远去。但是,这些“老手艺”依然是很多人童年中最美好的记忆,也是难以割舍的旧时情怀。这些老手艺的背后,是一个个平凡的民间艺人在演绎他们的手艺故事。

在芜湖,还有这么一批手艺人,其中既有年轻的继承者,也有干了一辈子的老师傅。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手艺人,那些珍贵而美好的技艺,才能在这个飞奔向前的时代里继续传承。

修鞋是一门传统的手艺,曾是极具生活情怀的行当,坏掉的鞋子经由修鞋匠之手,能化腐朽为神奇,又重获“新生”。而随着岁月流逝,这一老行当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只有为数不多的修鞋匠秉着对老手艺的坚持,仍然坚守在街头巷尾,吴师傅就是其中的一位。

吴师傅的修鞋摊就摆在二街老邮局旁的一条小巷尽头,没有任何招牌,顾客却人来人往。一架用得油光发亮的老式手摇补鞋机,一个装满剪子、钳子、锤子、锥子等工具的老旧工具箱,一旁摆放着鞋底子、鞋油、胶水等小物件,还有一些修鞋底用的胶皮,这就是吴师傅谋生的全部行头。别看吴师傅今年刚50岁,但在修鞋这一行当,已经干了足足有33年。吴师傅的父亲当年是芜湖市一家皮鞋厂的制鞋工人,退休后摆了这个修鞋摊,才17岁的吴师傅就跟着父亲学手艺,一直干到了今天,顾客口中的“小吴”也变成了“老吴”师傅。“吴师傅,你帮我看看这双鞋子还能修,先放这,我过两天再来拿。”说话间一位50多岁的阿姨丢下修补的鞋子,打了声招呼转身离去。“来我这修鞋的都是老主顾,时间长的都有二十多年了。”吴师傅笑笑说。来找吴师傅修补鞋子的翟阿姨告诉记者,每当自己家中有坏掉的鞋子时,都会来到这里找吴师傅修补一下,自己周围不少老年人也都来这修鞋。“我到这里来修鞋前后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吴师傅人随和,修鞋技术高,速度快,价格也公道。”

修鞋是门手艺活,入门很容易,但是想要做到最好,那只有长时间踏踏实实地干活。吴师傅拿起一只鞋子,左手扶鞋右手摇转转轮,补鞋机上的粗针一上一下地忙活,扶鞋的左手配合着上下而动的针转动鞋子,开沟、布线、穿孔、接头,一个活计下来得十几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既认真又娴熟,20多分钟一双鞋就补好了。“干了这么多年,鞋子拿到手上就知道坏在哪里,眼睛就是尺子,怎么修心里立刻就有谱了。”吴师傅说,不管是钉、修、补、换,还是缝、接、粘、改,都要拿捏得恰到好处。这么多年了,他早把每一种材料每一种问题都琢磨透了。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消费观念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对于鞋子这种消耗品,人们更多的是讲究款式和时尚,往往鞋子还没穿旧就淘汰丢弃了,修鞋的生意自然也大不如前。“二十多年前,晚上收摊后我经常还要提一大麻袋坏鞋子回去,在灯下加班加点修补,现在一天也就补个二十双鞋子。”吴师傅说,这些年人们穿着风格偏好休闲运动,穿皮鞋的少,穿运动鞋的多,鞋的质量也比以前好,毛病少、更耐穿;另外,很多年轻人买鞋,图的仅仅是一个样式,并不在乎质量问题,穿坏了就扔,根本没有想到过要修鞋。“来修鞋的几乎看不到年轻人,绝大多数都是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

如今,吴师傅每天一早就出摊,傍晚才收摊,有时一天也就能赚个百来块钱,大不如以前,但吴师傅说,他已经习惯了这样悠闲的生活,靠自己的手艺吃饭心里很踏实。

□记者 季鲲 文 王惠 摄

新闻推荐

行道树太过茂密遮挡路灯 可否修剪树木调整路灯

银湖北路香格里拉小区段路灯遭树木遮挡入夏后,草木更加繁盛,行道树也是如此。日前,市民陆续通过本报新闻热线3838110反映,芜...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

相关推荐:
爸爸,你真帅2020-06-17 00:37
失“牌”招领2020-06-17 00:43
猜你喜欢:
评论:(小巷修鞋匠 小小鞋摊一守三十年)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