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正式入梅,几场大雨接踵而至。气温升高、潮湿闷热、阴雨绵绵的梅雨季容易引起多种疾病,尤其是湿疹、虫咬皮炎、真菌感染等皮肤病。市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居室干燥通风,勤换衣服,不去草丛等地,注意防晒,过敏性体质的人可遵医嘱服药,出现皮肤问题及时就医,不要随意用药。
一觉起来螨虫“发红包”
在芜湖市中医医院皮肤科,前来就诊的患者比平时多了二三成。刚刚15点,已经喊到下午的第48个号了。门外的候座区域,男女老少都有。“最近患者确实多,一天少则150人,多则近200人。有时一个下午就能挂出80多个号。”当班的导医人员查阅登记簿后,告诉记者。
皮肤科的严静医生表示,每年六七月都是皮肤病的高发季,尤其进入梅雨季后,空气流动性较差,再加上湿度比较高,更有利于霉菌、螨虫等微生物、以及蚊虫的生长繁殖,极易诱发各类皮肤疾病。“可能一夜过来,脸上、身上就爬满了小红疙瘩,甚至是疱疹。”
家住弋江区的张女士,近日脖子老是痒,并且越抓越痒,越抓越红,还出现了一个个丘疹、风团,来到皮肤科就诊,经诊断为螨虫叮咬。“前几天热,我新翻出了一床席子,不知道是不是清洗不干净,席缝里生了螨虫。”记者了解到,夏天是螨虫的繁殖高峰期,螨虫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型害虫,多隐身于凉席、地毯、沙发、被褥、坐垫、床垫和枕芯等处,很多人会误把它的叮咬误认为是蚊子包。
严医生解释说,两者是有区别的,蚊子叮咬后一般数小时后包块会消失,而螨虫叮咬后包块不但不消失,还会越来越痒,甚至出现丘疹、风团。预防螨虫叮咬要注意个人卫生,床上用品经常清洗日晒。每年首次使用凉席前,要用热开水反复擦洗,再放到阳光下暴晒数小时,这样能将肉眼不易见到的螨虫、细菌及虫卵杀死。
雨天赤足脚癣“找上门”
前些天,市民陈小姐骑自行车上班,路面积水重重,她不得不快蹬几步,溅起的水花湿了整双鞋。“当时还庆幸,是赤脚穿凉鞋的,湿了也没事。”晚上回家,路过积水路段,她也是直接蹚水走过去了。没成想,第二天就感觉脚痒,脚后跟还脱了一层皮。到医院检查,发现得了脚癣。除了陈小姐这种情况,还有人为了雨天方便行走,特意穿拖鞋,同样容易得脚癣。
“夏秋季多发手足癣、股癣等真菌性皮肤病,特别是在梅雨季,每天都有20来位患者。”严医生告诉记者,真菌很容易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还可能“窜”到身体其他部位。雨天出门最好不要穿凉鞋,改穿防水透气的鞋,以减少皮肤污染。尤其路面上的积水比较脏,双脚浸泡后最好尽快用清水冲洗并擦干。
另外,皮肤受刺激以后,如果不适症状迟迟没有消除,应尽快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如果真得了手足癣,为了防止交叉感染,要记得把自己的衣物与家人的分开清洗放置,常用的洗衣用品是不能杀死真菌的。
草地玩耍隐翅虫“偷袭”
6岁的女孩瑶瑶,在小区草地玩耍回家后觉得胳膊上又痒又痛,妈妈发现上面有两条条状的红斑,涂了点花露水还是奇痒无比,第二天更是起了脓疱,家人赶紧带她到中医院就诊,被诊断为隐翅虫皮炎。“这是最近虫媒类皮肤病中最常见的一类了。”严医生回忆说,就在不久前,还有一位中年男士脖颈上起了大面积的脓疱,也是因为隐翅虫。
隐翅虫并不咬人,但因其全身体液均有毒。从接诊的患者看,伤口都是在暴露部位,如面部、颈部、四肢及躯干,患处呈现条状的水肿性红斑,一般来说,通过及时治疗,一周左右这种症状就会消失。
梅雨天气更有利于蚊虫的繁衍,如果“亲密接触”隐翅虫,别害怕,吹走或弹走就好了,千万不要用手去拍。被隐翅虫爬过后第一时间应用碱性肥皂水清洗。平时遇上不明原因的皮肤症状,不要随意涂抹膏药或相信偏方,应综合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体质、病史,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记者 程茜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市委组织部邀请市水利工程管理处苏玉喜,为市委党校主体班学员专题讲授防汛抢险实务知识。授课以2016年特大洪涝...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