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人开玩笑说,再过21个14天,又要过年了。2020年的首季度,很快就要成为过去式。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市今年工作的开局节奏被打乱。眼下,我们尚未从高强度的疫情群防群控工作中“缓过劲”来,又不得不面临统筹抓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考验。
目前,芜湖市的疫情防控工作依然吃劲、吃紧、吃力。尤其是无为市的防控压力,并未减轻。警惕疫情输入风险,防止形势出现反弹,是全市上下的共同责任。这张防控网,政府要织密织牢,企业要认真配合,群众要积极响应。安全信号一定会来,在此之前,我们能做的就是自始至终服从指挥,慎终如始加强防控。
防控疫情是为了阻击疫情,阻击疫情则是为了给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创造安全环境。
面对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我们既要深刻认识严峻挑战,同时也要用全面、辩证、长远、发展的眼光分析研判形势,充分认识芜湖市产业的发展优势、潜力和后劲,进一步坚定信心。同时,更要坚决克服“缓一缓、等一等”心态和“畏首畏尾、裹足不前”的思想,坚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完成“十三五”收官不动摇,坚决朝着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砥砺前行。
当前,我们要抓住一季度剩余的20多天时间,力争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在全力以赴做好重点企业复工复产各项工作的同时,针对受疫情冲击较重的行业、中小企业和就业等领域,采取更有力有效的政策举措,全力做好“六稳”工作,深入实施“四送一服”专项行动,制定“一企一策”精准帮扶措施,支持企业争取订单、增产扩能,帮助个体工商户纾困,精准回补因疫情造成的损失。
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需要得到更多的关心与支持。疫情扩散恰逢春节假期,餐饮、旅游、住宿、客运等大面积“停摆”,严格的隔离措施和限制人员流动,直接影响线下消费活动,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收入和现金流大幅收缩,经营异常困难。这些行业的复苏,关乎基本民生。应该根据疫情形势变化,采取各种办法释放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升级消费,畅通生产要素循环,鼓励线上线下融合,完善财税帮扶政策,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帮助受损行业尽快恢复运营、及时止血回血,让整个社会的各个细胞有效激活。
就业优先政策,需要持之以恒保障。疫情期间,企业复工复产推迟,用工成本提高,就业压力增大。统筹做好“六稳”工作,首先就是要稳就业。鼓励用人单位利用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及时发布企业招工、复工及就业动态等信息,采取线上职位发布、线上双选会等模式开展招聘,促进劳动者与用工企业精准对接,帮助农民工返城就业。持续用好用足援企稳岗政策,抓好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政策落地,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当下,很多复产企业的新技能人员用工需求出现反弹,更需要及时开展线上职业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让更多的人拥有一技之长,能够施展一技之长。
经济社会秩序的恢复,离不开就业、生产、商业、消费等各个环节;一个庞大的城市从“停摆”到重焕生机,需要人、商业、企业、政策、资金等多种元素同向发力。就像大病初愈者需要补充营养一样,目前我们的城市既要防止病情反弹,又要保持坚定的信心和乐观的心态,同时还要逐渐活动筋骨,尝试平常的生活节奏,慢慢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
发展的任务迫在眉睫,发展的形势时不我待,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缺一不可。只有众志成城、勠力同心,既保持对防控的谨慎,又充满对发展的紧迫,才能最终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张申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友艺王俊)3月6日上午,几位乘客走进了芜湖汽车站的候车大厅,在出示“安康码”并测量体温后,分别登上了8点20分从...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