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陈旻 邓健
急,在分秒之间;救,在生死边缘。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不仅有一群“白衣战士”挺身而出,勇敢地冲锋在前;还有一群人,顶着风险“逆行”,承担着全市新冠肺炎确诊、疑似病人的转运任务,为芜湖市疫情防控救治守好生命转运线。他们,就是芜湖市120急救中心的急救人员。
“我们行动很早,1月17日就对防护用品进行了集中整理,应急采购防护用品。”市急救中心副主任叶廷贤告诉记者,1月21日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启动后,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取消休假,分成医疗、车辆、调度、后勤、质控五个工作小组,严阵以待。
参照国家卫健委印发的转运方案,市急救中心进一步细化转运工作,形成了明晰的转运流程图,对转运进行分级、分类,对应不同防护等级,使得整体转运工作明确、有效、及时开展。
目前,芜湖市对一般发热和普通院前急救病人依据“就近就急”原则,调派总站或分站急救转运;而所有确诊、疑似新冠肺炎的病人,则都须由中心总站派出负压救护车转运。这样,就在本身急救任务不减的情况下,又给芜湖市的急救人员增加了不小的工作量。
特别对总站的急救人员来说,面对的风险并不亚于疫情救治一线的医护人员。“做好人员防护和消毒是最关键的。”市急救中心急救科科长张海龙向记者介绍说,防护服、护目镜、帽子、口罩、手套、脚套,从上到下,“一个不能少”;转运完成后再由中心护士帮他们进行专业的消毒处理。总站的救护车转运完患者回来,必须“紫外线+‘84’+酒精”三次消毒,杜绝交叉感染的可能。
随时待命,24小时值守,这些对急救人员来说,可能习以为常了。但此次防疫工作与以往的急救相比,自身防护要求高。密闭、不透气的防护服一穿四五个小时,一趟转运下来,里面的衣服每每被汗水浸湿,护目镜上也常常蒙着一层水汽。但为了节省防护物资,急救人员完成一趟转运前都是尽量不喝水、不吃食物、不上厕所。更不用说有的时候,急救人员一天得跑数次转运。
2月17日早上,急救中心接到任务,需要从无为转运5名发热病人。由于转运要求对每位发热病人单独转运,所以总站3辆负压救护车全部出动,每辆车上一名驾驶员和一名医生的“标配”,分两次把病人转送完。当天到无为转运两次,经过消毒两次后,急救人员郑玮玮当晚又接到待命——可能需转运一名颅脑出血患者赶赴南京。他二话不说,再次回到工作岗位上,做好准备,随时出发。
“这是我们的工作,我们要是怕了,谁还上?”叶廷贤坚定地说,“我们每一个急救人员都是好样的,关键时刻,没有人退缩,没有人埋怨。”
记者了解到,自1月23日至今,芜湖市急救中心120调度中心接警共计12866次,共计有效出车1529次。全市范围共计转运发热病人437次,其中,目前芜湖的30余例确诊病人全部由中心总站负压转运车转运。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沈宫石通讯员赵丹丹)2月20日,芜湖市鸠江区举行2020年一季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活动,11个项目以网络视频的方式集中...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