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吕成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提升环境质量,努力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园区,成为了经开区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成为园区工作的重要抓手。
“走绿色发展之路,这句话对经开区的发展来说,是实实在在的经验总结。”经开区生态环境分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比如企业污水排放,过去雨污混接、污水直排非常普遍,很多明渠根本无人维护,导致园区内出现多处黑臭水体,不仅园区企业遭殃,还影响周边小区居民生活,群众意见很大。生态环境搞不好,削弱投资吸引力,影响人才引进和企业生产,最终受损的还是经开区自身。”
为提高水质环境,黑臭水体治理办公室在2016年应运而生,开始对园区污水排放进行全面梳理和排查。随着整治行动不断深入,工作精细化程度也在不断加强。经开区积极引入“外脑”:与三峡集团展开全面合作,利用声呐、管道机器人等新技术对污水管道进行精细检测和维护;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了解入河排污口情况,对污水来源追根溯源。依靠技术创新,经开区对区内重点排污企业和排污关键点建立了全方位视频和数据监控体系,并完成对排污主管网的安全检测。目前,经开区25条明渠已经全面完成黑臭水体整治达标改造,水清、岸绿重回大家视野。另外,总投资8000万元的天门山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改造工程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即将试运行。一期已建总规模6万吨/日,出水水质由原来的一级B提高至一级A标准。
在水质管理上,“治”成为重点,而大气污染防治上,“控”则成为重要抓手。经开区专门成立了“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五个专班工作组,联合街道和社区等部门,展开联合执法行动。仅在2019年,就出动检查近千余人次。为了增加检查精准度,经开区引入环境网格监管的理念,“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通过网格管理和长效化机制,不仅使“五控”工作更加高效,而且让更多的“散乱污”企业无所遁形。从2018年开始,经开区摸排出“散乱污”企业400余家,并在2019年底全部完成整治。
在固废治理中,经开区对重点企业进行源头管控。在与多家重点企业签订土壤防治责任书,压实固废处理责任的同时,开展专项行动,打击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目前累计出动800多人次,进行彻底排查。此外,经开区还与企业联动,通过技术改造升级,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提升利用率。
为了全面提升园区企业的环保治理水平,经开区在2019年启动了“环保管家”行动。投入数十万元购买第三方专业机构的服务,为企业排查生产中的环境风险,为园区进行污染成因分析,并提供相应的污染深度治理方案。同时为园区企业建立了数据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在线监控设施安装、运行、联网“三个全覆盖”,进一步加强了园区生态环保和节能减排的精细化管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获悉,近日芜湖市教育局发放了首批中职国家奖学金,金额26.4万元,共有44名优秀学生获得奖学金,每人奖励6000元。中等...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