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我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查阅相关规划资料、发放调查问卷征集市民意见等方式,进一步了解了群众对健身场地的需求,对如何尽快补齐公共体育设施短板,解决群众去哪儿健身的问题,加深了思考和认识。
一、芜湖市公共体育设施基本情况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情况,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芜湖市体育场地数量为8310个,场地面积约638万平方米。奥体公园现有观众座席4.2万座的大型体育场和观众座席5500座的中型体育馆各1座。各县(市)、区共建有小型体育场和小型体育馆各5个,室内中小型全民健身中心4个。全市被省体育局命名的体育生态公园2个。全民健身广场27个、多功能运动场5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个篮球场、2张乒乓球桌)662个(村级已全覆盖)、全民健身苑771个,基本形成了市、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的四级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网络。在十里江湾公园、神山公园、汀棠公园、银湖公园、西湖湿地公园等都增设了体育健身设施。全市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基本实行了免费或者低收费向社会公众开放。
二、主要存在问题
(一)公共体育设施总量不足,人均指标偏低。
(二)公共体育设施城乡分布不均。
(三)公共体育设施资源结构不优,群众获得感不强。
(四)市县级体育场馆建设滞后,健身训练保障不足。
(五)体育生态公园“三同时”执行不够,体育设施功能单一。
三、对策和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立足芜湖市实际,下大力气补足公共体育设施短板,努力打造“15分钟健身圈”,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一)修编《芜湖市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纳入市国土空间规划
修编《芜湖市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统筹考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体育用地需求。推动规划项目得到逐年落实。特别是奥体中心二期的全民健身中心建设,以及市青少年体育学校训练场馆一体化规划建设。
(二)加快城乡统筹,着力推进县区“五个一”镇街“三个一”工程建设
研究制定《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单项考核指标》《推进体育强市建设县区工作考核指标及评分标准》,将“五个一”和“三个一”建设列入市政府对县(市)、区政府考核内容,严格考核。指导各县(市)、区向国家发改委积极申报公共体育设施普及工程项目,制定奖补办法,加大对各县(市)、区建设“五个一”和“三个一”建设资金支持力度,高质量完成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在农村、社区建设全民健身苑工程,方便农村群众就近开展健身活动。
(三)加大部门协同,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建设
主动会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关于新建住宅小区和老旧小区建设体育健身设施的标准》等,打造群众身边的健身工程,让群众的健身需求举步可及。
(四)制定引导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建设
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体育设施建设运营模式。鼓励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体育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合理利用工业厂房、商业用房、仓储用房等空间建设改造体育设施;合理利用公园绿地、市政用地等建设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等体育设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并依法按约定享受相应权益。
(五)建立智慧化平台,推动各类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
通过合作探索“体育+互联网”“体育+大数据”模式,建设分布于城乡社区、商圈、工业园区的智慧健身中心、智慧健身馆,为广大体育消费者提供智能化场馆设施、数字化的全方位的智慧体育健身服务,提升全民体质健康指数,把芜湖市打造成为“智慧体育”全民健身城市。
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体育场所,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有序促进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
(六)加大体育法律法规宣传,营造全社会重视体育设施建设的氛围
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法律法规宣传,一方面让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了解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部门职责,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另一方面让群众从法律的角度了解体育,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提高对体育惠民的满意度。
(作者单位:市体育局)
殷 琼
新闻推荐
本报讯25日,记者从芜湖市艺术剧院获悉,越剧古装传统剧目《血手印》,30日晚7点将在百花剧场上演。市民可于27日上午9点在百花...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