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未曾触碰法律,却要承受父母犯罪所带来的压力和痛苦;他们无法选择家庭,但家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轨迹。父母犯罪,孩子无辜,道理人人都明白,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面临着沉重的心理压力,生活处境艰难。家庭教育的缺失、经济上的窘迫、遭受他人歧视……使得这一弱势群体的心理问题、学业问题尤为突出,甚至有的孩子游走在违法犯罪边缘。
2018年起,在市委政法委的指导和支持下,团市委牵头开展了“彩虹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关爱项目,组织社工机构专业力量对这一群体进行帮扶,给孩子们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给他们的人生有力的托举。
据了解,“彩虹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关爱项目,是芜湖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调动社工机构专业力量参与重点青少年群体关爱帮扶的一次有益尝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可以让更多的专业化社会组织唱主角,给困难群体提供更周到、多元化的服务。”团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2018年的实践基础上,今年新一期项目在实施上更趋于规范和专业,团市委与第三方单位合作,委托芜湖海星社会工作服务社为今年的项目实施提供方案设计、前期需求评估和督导、指导等服务。
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教师、芜湖海星社会工作服务社总干事王杰向记者介绍,前期,他们通过大量的入户走访,了解服务对象及家庭情况,在尊重对方意愿的基础上,确定了今年该项目的服务对象79人。这些家庭有的父母一方服刑,有的甚至父母双方都在服刑,有的家庭离异,孩子缺少关心、关爱。团市委根据这些家庭情况进行分类,最终设定了3个服务项目。通过招标评审,这些项目分别由芜湖市向日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芜湖市新希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芜湖市弘德社会服务中心等3家社工机构承接。项目从今年8月开始实施,为期1年。“为了保证这期项目的效果,我们不仅在机构的遴选上更加严格,也会加强对机构服务过程的评估,确保政府购买服务的质量。”王杰说。
作为项目承接机构之一的芜湖市弘德社会服务中心,负责25名服务对象的帮扶工作,9月中旬,他们基本完成了第一轮的走访。社工虞小圆告诉记者,通过走访,他们发现这些正处于学龄阶段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面临的窘境各有不同:有的是物质条件缺乏,家庭主要劳动力的丧失,导致经济困难;有的是孩子心理创伤大,亲情缺失,遭受歧视,存在自卑、压抑的心理;有的则是学业问题突出,与同龄人交往有障碍,等等。“上门走访中,我们尊重对方隐私,建立初步的信任,了解孩子的现状以及监护人对其照料的情况,对这个家庭的总体需求进行评估,以此确定后期提供服务的方向。”
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其实看中的就是社工机构的专业优势。虞小圆介绍,在个案的帮扶中,他们会通过聊天、做游戏、学业辅导、与学校联动、开展集体活动等方式,为孩子提供心理辅导、精神慰藉、困难帮扶和社会融入等方面的服务。同时,他们还会努力挖掘社会资源,寻求更多的支持。比如,联系县区志愿服务队,就近、持续关爱服务对象;针对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联系爱心企业、个人等社会资源给予援助。
在各家机构社工们的介入下,一些孩子身上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如服务对象黄某,自小缺乏母爱,父亲因聚众斗殴罪被判刑,一直都是奶奶照顾,同学经常嘲笑他,再加上学习成绩较差,导致他自卑、失落,心理格外脆弱。社工机构组织心理学专业的志愿者,定期上门为其进行心理疏导,使他从刚开始的闭口不谈,到后来乐于与人沟通,心态逐渐开朗起来。一位患自闭症的小学生,平时不愿与人交谈,对他人比较排斥,在一次集体活动中,社工为其设计了三人共同制作手工的环节,活动结束后,她和伙伴结伴而行,亲密互动。镜湖区一名上初三的服务对象,英语成绩始终落后,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双休日,上门一对一辅导,并为他带去学习辅导资料,一段时间后,他的英语成绩也有所提高。
架起爱的“彩虹桥”,让服务对象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这些孩子们从最初的不理解、不开口到现在的接纳、倾诉,逐渐树立信心,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向往和希望。据机构社工们介绍,虽然目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比如服务对象家庭交通不便、联系不畅;部分服刑人子女心理出现问题、情绪上抵触;社工们单打独斗缺乏帮扶资源等等,但“彩虹桥”服务已经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他们会继续为之努力,让更多的服务对象走出心理和生活的阴霾,快乐健康成长。
□ 记者 康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承孝安)记者从人民银行芜湖市中心支行获悉,该行与市银保监分局、市网信办三家单位统一部署,于9月在全市开展“金...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