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芜湖 今日无为 今日芜湖县 今日繁昌 今日南陵
地方网 > 安徽 > 芜湖市 > 今日芜湖 > 正文

祖孙三代坚守铁路 惊喜感受“中国速度”

来源:大江晚报 2019-09-05 12:56   https://www.yybnet.net/

封晨和母亲、外公在一起。

“闷罐”的绿皮车,变成了冬暖夏凉的空调车;列车上的盒饭,变成了随时可点的外卖送餐到站;车内环境从拥挤昏黄到宽敞明亮;从特快列车到直达车,再到现在的高铁动车组列车……70年沧桑变化,70年风雨历程,中国铁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作为一名“85后”,封晨经历了芜湖铁路的快速发展;从看着外公外婆父辈母辈辛勤工作,为铁路大家舍小家,到自己也投身于铁路,奋战在一线,封晨开始理解了长辈们的付出。日前,封晨以及她的妈妈和外公,一起向记者讲诉了他们三代人的铁路故事。在接下去的时光里,封晨希望可以继续发扬“铁三代”的奋斗精神。

三代铁路人的坚守

“在我出生的时候,我就和铁路结缘,到我这一代,我们家已经是三代铁路人,也就是大家口中所说的‘铁三代’,所以我比其他同龄人更早接触到铁路和火车。”封晨说,她家可以算是“铁路世家”了,因为除了她外公外婆和母亲,她老公、阿姨、舅舅都是铁路工作者。”封晨笑着说,从小到大,她感受到了铁路人的艰难与坚守。

封晨的外公陈玉良1933年出生在蚌埠,也将自己的青春奉献在了铁路上。“他是一名火车检修员,在芜湖火车站化鱼山货运站工作。”封晨说,她外公工作那会条件非常艰苦,“当时为货车检车验车时,只在铁道线后边插一个小旗,没有一点安全感。而且,车轮是生铁轮,车辆破损严重,工作量大。”封晨的外婆曾经告诉她外公的一个经历,“当年我外公去上海出差,上海人用的都是小碗,因为检修员工作量太大,夜里也没有宵夜,我外公一餐要吃20碗饭。”那个时候,为了保证线路安全,除了维修保养,外公每天要不间断地对铁路线路进行巡视,交通工具就是自己的双脚,那种艰苦是难以想象的。

封晨的外婆和妈妈都是一名站务员,在她有记忆以来,妈妈一直在火车站工作,因为要上夜班,她经常晚上见不到妈妈。“我是一名站务员,需要做的事情可多了。”封晨的妈妈陈瑛此时说道,那个时候,站务员需要接送到站的火车,还要负责列车行李托运,“早班的时候,5点半就要到车站清理铁轨上的垃圾,送走列车后,继续打扫站台的卫生。” 陈瑛说,她母亲工作的时候,无论是劳动强度,还是工作环境,都比她更辛苦。

“以前没进铁路时,妈妈作为铁路工作者,每年春运都要服从安排,经常不能在家过年,当时的我常埋怨她。现在我进入铁路行业,干着与妈妈一样的工作,好几次春运期间还和母亲同时奋战在一线,就深切体会到铁路人的不易。” 2011年毕业后,封晨成为芜湖火车站自助售取票机管理人员。“在老火车站的时候,只有7台自助取票机,还经常坏,一般只有三四台能用。”如今,在芜湖新火车站,有24台自助机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现在大家买票也不用夜里排队等开售,退票不用来现场。”

从参加工作到退休,多年来,陈瑛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洒在了铁路的轨道上,洒在了一趟趟南来北往的列车中,把从父辈母辈身上传承下来的铁路精神,又传递到了女儿那里。

风驰电掣的“中国速度”

陈瑛一家是蚌埠人,很多年前,陈瑛的父母工作调动,一家人从蚌埠调来芜湖。“记得那个时候,我们从蚌埠来芜湖,需要坐10个多小时的火车。夏天车厢内还没有空调,非常闷热,”陈瑛回忆称,火车一次次提速,后来她从芜湖回蚌埠的时间缩短到8个小时、6个小时、4个小时、3个小时……

2016年,陈瑛第一次在芜湖乘坐了高铁。“宁安高铁通车后,我从芜湖站上车,去了池州。”虽然在铁路工作多年,但是坐上高铁,感受到风驰电掣中国速度的那一刻,陈瑛还是非常兴奋和激动的,“以前去池州,至少需要四五个小时,可是宁安高铁通车后,仅仅只要一个小时”。对于“中国速度”,陈瑛有着作为铁路人的那份自豪,“明年商合杭通车后,我乘坐高铁回家,将会更加快捷”。

2015年6月29日上午9:08,合福铁路客运专线G7451次列车驶进无为站,结束了该县“不通火车”的历史,芜湖也由此迈入“高铁时代”。随后,宁安高铁通车,给市民出行带来了极大方便。“2015年,外婆还在,宁安高铁通车的那天,我给外公外婆买了一张动车票。虽然因为身体原因,他们已经不能乘坐高铁,但是看着崭新的火车站,以及印在火车票上的名字和身份证号码,两位老人都湿了眼眶。他们当时都不敢相信,火车可以跑这么快。”当复兴号以350公里的时速,奔驰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时,封晨和她的母亲以及外公,特别想让大家知道,他们既是光荣的铁路建设者,也是铁路发展成果的享受者。

惊喜火车站的发展变迁

封晨的外公陈玉良今年已经87岁,因为身体原因,老爷子现在开口说话已经有点困难。但是看着女儿和孙女说着铁路的巨变,他时不时地露出欣慰的笑容。而说到芜湖铁路,就不得不提芜湖火车站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前至上世纪70年代中期,芜湖火车站的大体位置在现在的陶沟与市第一人民医院之间,这是我对芜湖火车站最早的记忆。”陈瑛告诉记者,她的母亲前几年因病过世了,但是在她小时候,母亲就经常告诉她芜湖老火车站的历史。其中说的最多的就是乘降所,也就是康复路火车站。“乘降所原本用于供铁路内部职工和少数人上下车使用的,但是当时正值文革时期,知识青年都要‘上山下乡’,火车站成了最热闹的的地方,这也是我最早工作的地方。”

“当时这里的条件非常差,站台上都没有遮雨棚,碰到雨雪天气或者酷暑炎夏,无论是我们工作人员还是旅客,都只能在露天的环境下日晒雨淋。”陈瑛说,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因老芜湖火车站(陶沟火车站)和康复路乘降所不能适应客流量增多的需要,芜湖火车客运站(两站广场站)应运而生。

“现在大家说的老火车站,其实就是位于赭山路两站广场的芜湖火车站,落成于1992年。当时,这个火车站非常气派。”陈瑛回忆说,当时为了庆祝开站,他们全体职工都发了咖啡色的“开站服”,隆重纪念。“从站房布局和功能设置来看,车站设有十多个售票窗口的售票厅,有3个普通候车室1个软席候车室,还有行李房、行车室、办公车间,食堂、澡堂、文体活动中心。”对陈瑛来说,接送列车的时候,再也不用日晒雨淋了。

2015年宁安高铁通车后,芜湖新火车站正式启用,此时陈瑛已经退休了。“每次在这里乘坐火车,我一方面羡慕现在大家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也很自豪。”陈瑛笑着说,现在的火车站涵盖城市广场、交通、餐饮及商业配套等多项功能,是芜湖市重要的交通枢纽门户,对区域的景观环境和城市空间塑造起到重要的作用。“未来,芜湖高铁会四通八达,我相信芜湖火车站会和所有的芜湖人一起,见证这座城市的不断发展。”记者 汤荣汛 文 许诚 摄

新闻推荐

芜湖市5G网络服务稳步推进

本报讯(记者张永胜吕成)记者从中国电信芜湖分公司了解到,芜湖市5G网络服务建设正稳步推进,继7月底首批5G站点建成,新一轮站点...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游“东方神画”2019-09-04 07:42
猜你喜欢:
评论:(祖孙三代坚守铁路 惊喜感受“中国速度”)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