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走进今非昔比的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前巍然屹立的新建门急诊住院综合楼,让我油然想起初为人母的情景;想起了那位和蔼可亲,眼神清澈,步履轻盈的妇产科林医生……
时间回溯到1973年11月23日下午,预产期的阵痛开始,我在丈夫、婆婆的陪护下入住当时的芜湖地区人民医院妇产科。接诊的林医生,她中等身材,30多岁,面庞白皙透着一种天使般的温存。她仔细地给我做了一项项产前检查,安慰我说:一切正常,不用多虑,我陪伴您自然分娩。
我选择在此医院生产,缘于这是一所有实力的综合医院。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它曾经接诊过一批归国的志愿军伤病员,门前那条路由此定名为“康复路”。而我出嫁前,娘家毗邻的就是医院的九莲塘职工宿舍。宿舍里进出的医护人员,举止温文尔雅,落落大方,其中不泛医术精湛的行家里手,这无形中就使我对这所医院有一种信任感。
天黑前后,腹部疼痛的感觉逐渐加剧。进入产房之后不久,疼痛愈加难忍,我身体不停地颤抖,汗如雨下,情绪也随之烦躁。那时候,还没有无痛分娩,林医生安慰我:“初产的强烈反应是正常的,你要积极配合,摆正体位,用深呼吸来缓解紧张的情绪”。在这人命关天的时刻,她的语气平静温和,让人信赖。无奈,我已经精疲力尽,时间拖得愈久,恐惧感与时俱增。子夜时分,我的呻咽声一声比一声高,汗水湿透了衣物。林医生沉着冷静地指导动作和步骤,在她与护士耳语后,我丈夫被护士领进产房。林医生提示丈夫:一只手紧握住我的右手,另一只手扶住我屈起的右腿。我感觉丈夫的手在不停地颤抖,但是,有丈夫陪产在身旁,壮了胆,增添了勇气,也缓解了恐惧和紧张。关键时刻,林医生指导我使出了平生之力,当我近乎虚脱时,迎来了婴儿出生的第一声啼哭。不,那是天使送来的福音,是生命保护神给我的希望。天已破晓,六个多小时的产程,悬着的心如释重负地落地了。
查房时,林医生的轻声细语好似送来的一股暖流:穿着不要太多,以不出汗为宜;产后卫生和新生儿护理不可怠慢……她真诚微笑,态度亲和,使我陡然联想起杰出的妇科专家,中国第一位女院士林巧稚先生。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读到这位万婴之母的一个工作细节:当有一次产妇因疼痛而乱抓的时候,瞬间,林巧稚让产妇抓住自己的手。她说:“不能让产妇抓那冰凉的铁床栏杆,那会留下病根的”。林院士的善举与林医生安排丈夫关爱分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她用亲情抚慰,爱心陪伴间接地起到了助产效果。在那个医学尚不发达的年代,林医生看似一个平淡的举动却突显了她的大爱情怀,在我心中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象。
当年的妇产科病房距离池塘不远,病房虽然简陋,但是温馨安详。秋冬之交,周边的梧桐叶落缤纷,留在树上的叶子窸窸窣窣摇曳着细碎的阳光,啁啾的鸟儿欢快地展翅飞过池塘水面,在这宁静的氛围下,林医生与她的同事不时地走来走去,步履轻盈。我凝望着怀中粉嘟嘟的娇儿,沉浸在做母亲的幸福之中。
光阴如流水,初产的甜蜜至今仍然在心中回荡。三年后,我又在这里生下女儿,两次生产经历让我与皖医二附院结下了一段难忘的情缘。 作者:方娣珍
新闻推荐
8月13日,商合杭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接线工程施工现场,江南接线主桥即将在银湖路东侧公铁分离点与商合杭公路桥面相连。据...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