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芜湖 今日无为 今日芜湖县 今日繁昌 今日南陵
地方网 > 安徽 > 芜湖市 > 今日芜湖 > 正文

粮站的记忆

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9-07-02 00:00   https://www.yybnet.net/

芜湖 王富年

我家的老住房对面是城关粮站,今天随着挖掘机的突突声,主体楼房轰然倒下,黄白色的尘灰弥漫了那段街道。粮站曾经是统购统销粮油的唯一平台,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的当今,历经60多年的风风雨雨,沧桑变化,有过辉煌,也有过落魄。如今它完成了历史使命,终将谢幕了。

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也是粮站由盛到衰的见证人。此时此刻,回忆往事,感慨良多。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抗美援朝,工业化建设,粮食之需成了重中之重。不法粮商操纵市场,囤积居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所谓“计划收购”被简称为“统购”;“计划供应”被简称为“统销”。这一政策取消了原有的农业产品的自由市场,初期有稳定粮价和保障供应的作用。

“民以食为天”,在统购统销的年代里,人们一齐拥向这个宝地。可据老人们说以前那里是城隍庙,是个阴森可怕的地方。城隍庙做了粮站,可怕的地方成了可爱的地方。少年时去买米,人还不多,米价也很便宜,记得是1元2分买10斤。那时我大姐每月寄10元钱回家,基本上能够把米油买回家。当时居民每月大米定量25斤半,食油2两。我家五口人也只有一百多斤米,1斤油。我弟兄三人每月定量不够吃。母亲只得东挪西借,艰难度日。三年困难时期,正赶上了吃大食堂。居民到粮站买粮油的机会没有了,由食堂管理人员一手经办。食堂散伙后,家家户户又恢复到以前的炊烟四起、生火做饭的日子。每天盘算着柴米油盐,到粮站买米买油的人又多了起来了。前厅开票的窗口站起了长长的队伍,手里攥紧着粮油供应本,红色的塑料膜做套子套着内芯,封面烫金字写了“城镇居民粮油供应证”。在粮食短缺刚刚从饥荒年代走出来的人们,拿到“红本子”倍感幸运,倍感荣耀。

自从我下放到农村,这份“幸运”和“荣耀”就失去了。我加入到送公粮余粮的广大社员队伍里来了。 “双抢”大忙季节,稻场上稻谷堆成了小山,晒干扬净的稻谷趁好天气送到粮站交公粮。我挑着重担走在熟悉的街道上,走进我曾买过米的粮站大门楼,粮食收购人员一改称米时的傲慢,非常和气地过磅收仓,招呼喝茶水。

等我再次拿到“红本子”、走进粮站买米的时候,在农村出生的两个孩子的名字也写进了“红本子”。我当时还住在农村,每当我挑回从粮站购回的商品粮,附近的村民都投来羡慕的目光。我的“幸运”和“荣耀”又回来了。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中国的大地上,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交足了公余粮,剩下的都归自己了。农民不但能吃饱肚子,还有多余的粮食卖。粮站门口长龙似的队伍又出现了,仓库爆满了。放开!放开!! 1994年中央终于取消了历经39年的粮油统购统销政策。粮油走向了市场,至此,从粮站分流的职工自开门店,各显神通。还有其他个体经营者也做起了粮油生意。大街小巷个体粮店如雨后春笋。

粮站关门了,门面房出租给各类商家。当年运粮的通道变成了运送家电等各类商品的通道。一位曾在某乡镇粮站当过站长的老职工成了通道口的门卫,他佝偻着身子,时不时用扫帚打扫着本没有垃圾的过道和台阶,仿佛在寻找昔日车水马龙的繁忙。可哪里寻得?粮站也正如这位老站长,它(他)把青春韶华奉献给了当年,如今它(他)完成了历史使命,终将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成为不可追的往事。

我写这篇文章要告知后人,这里曾经是和我们前辈息息相关的粮站。

新闻推荐

芜湖市金旅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弋江电力排灌站、弋江桥菜市场办公室租赁项目招标公告

一、招标内容:1、芜湖市金旅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现有2个招标项目,分别为项目一:弋江电力排灌站租赁项目,建筑物的面积为1113...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粮站的记忆)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