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林见 通讯员 程依宝)破解执行难,三山区汇聚合力,目前,该区初步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让“老赖”无处藏身。
去年以来,一系列针对“老赖”的强力措施,让三山区织就“恢恢法网”:该区30个成员单位参与,建立执行联动机制,并落实24项协助职责;成立以辖区内42个村(居)委会综治网格员为主体的执行联络员队伍,协助送达执行文书200余次。法院与公安机关协调,借力公安机关查物找人的技术手段,切实解决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问题。与区建投沟通,协助解决被执行人安置房查封问题;与市车管所建立车辆联网查控机制,实现对市区内被执行人车辆快速、有效查控。
为增强执行威慑作用,该区法院加大失信惩戒力度,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共对954人限制高消费,对128人设置失信彩铃,敦促履行义务结案28件,执行到位金额220万元。同时,向社会公开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420例,对失信被执行人任职准入、荣誉表彰、出入境、高消费等进行多领域限制。推行执行悬赏机制,发布悬赏执行信息89条,借助社会力量查找被执行人财产线索。加大对抗拒执行、非法处置查封财产等行为的刑事打击力度,以涉嫌拒执罪移送公安10件,立案8件,判处2件,形成强大威慑力。全年开展“节假日集中执行”“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服务农机企业集中执行”等专项执行活动15次,拘传234人次,司法拘留23人次,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4900万元。
针对执行过程中穷尽所有调查方式均未发现财产线索,且生效判决确定的给付义务长时间得不到履行的“执行不能”案件,区法院积极申请司法救助资金。全年共计为确需救助的47位涉民生“执行不能”案件的申请执行人发放中央转移支付司法救助资金87万元,执行救助执结案件27件。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本报刊登的安奇驾校“借地”考试的报道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驾校方面也再次表示,已在积极联系凌先生,并就考训...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