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简介
姚和平,安徽芜湖人。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芜湖市诗词协会会员、芜湖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芜湖铁画研究会顾问。
寄语——
读书,滋养自己的心池;读书,开拓自己的视野。读书自芬芳,芬芳自怡人!
记者:您的书房有多少藏书,都是哪些类型?
姚和平:我的藏书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书法绘画类书籍,这其中分书画理论专著及画册、历代名人字帖、历代碑帖、黄牧甫、吴让之、赵之谦、邓石如等10余位名家篆刻等书籍;有旧版“小人书”;二是文史类书籍:这其中有两晋南北朝史(上、下)、二十四史等,还有春秋左传集释、鲁迅全集、唐诗宋词元曲等诗词类书籍;此外还有四大名著、中国名人传记等书籍;三是本土作家艺术家作品:有十余位芜湖知名作家、艺术家专著及与芜湖人文相关的民俗、志书等书籍,总计一千余本。
记者:您喜欢读哪一类书?
姚和平:我最喜欢的是与民俗相关的书籍。因为这类书籍,对我创作芜湖民俗画很有帮助。创作与芜湖民俗相关题材的绘画作品,首先要了解芜湖本土民俗、芜湖民间故事、芜湖历史,这其中,不仅要读书,还要深入民间走访,获得第一手口述历史资料及相关图文资料。因此,笔者对与芜湖民俗风情相关的一切书籍、资料都非常喜欢。
记者:您平常会买哪些书?
姚和平:喜欢购买收藏古民居、老街巷摄影作品书籍及喜欢文史类、书画类、散文类书籍。笔者阅读这类书籍,既可滋补自己学养之不足,又可丰富自己绘画作品的内容深度与画面渗透的意境。在这方面给我印象深刻的是,早年在读中国画史专著时,知名国画家李苦禅先生曾这样说,要想画好中国画,一是要练好中国书法,以富有韵律变化的笔、墨、线、色、形之生动气韵;其次要多读中国诸子百家等古典哲学著作,以表现出中国画作品渗透的哲学思想及意境美。由此,我的藏书中以这类书籍居多。
记者:您对现在的电子书、网络书有什么看法?
姚和平:从阅读的随意性来讲,有一机在手,可以不分时间、场所,随意阅读,很是方便;从人群上来说,电子书、网络书,更适合年轻人阅读,中年以上的人群,因视力等诸多因素,相对要差些,也就是不大习惯读电子书、网络书类书籍。
记者:有何读书习惯可以和读者分享?
姚和平:我喜欢晚上阅读书籍。静夜读书,不受任何干扰,容易让心思关注到阅读的书籍内容之中。另外,喜欢阅读书籍文章时,记下所关注的重点内容及自己的看法。这样的好处是,既能加深对所读书籍文字内容的记忆,二是日后写东西时,要查阅援引资料方便快捷。由此,早年还特意买了数百张读书卡片,遇到感兴趣的内容,都分类别,用笔记在卡片上。
记者:很多读书人对借书比较反感,您的看法呢?
姚和平:说到借书,于我而言,可以说是五味杂陈。从我性格上讲,我倒是喜欢别人向我借书,因为我喜欢读书之人。我不仅喜欢借书给别人,还喜欢送书,尤其是画册、字帖类的书籍,这其中还包括毛笔、砚台。送出去的书及字帖,不下于百余本之多。借出去的书也很多,但收回来的很少。印象深刻的是,最让我心疼的两套借书,一套四册线装宣纸水印刻本的《芥子园画谱》及一套前苏联高等美院素描教材书,于上世纪70年代初被两位家门口喜欢画画的“发小”借走后,一直没有要回来。由此,这也让我非常讨厌借书不还之人。
记者:您觉得哪本书对您的影响最大?
姚和平:说真的,还真是奥斯托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主人翁保尔·柯察金执着于信念而坚韧不拔的崇高人格魅力,真是动人心弦。笔者读这本书时,十四五岁,用现在话讲,真是很励志。
记者:您出版的作品中,最满意的是哪一本?
姚和平:是由芜湖市文化委员会、芜湖市通俗文艺研究会主编,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鸠兹俚俗》精装本(上、下册)图文集。
记者 郭青
新闻推荐
刚刚过去的2018年,抖音让蛋饺实实在在火了一把,成为了新晋“网红”美食——大伙儿争先在网络视频中展示自家最擅长的蛋饺做...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