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芜湖市电梯数量大幅增加,电梯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稳定,是群众最为关切、须臾不能离开的重要公共交通工具。2018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市质监部门坚守“安全第一 生命至上”的安全底线,统一部署、压实责任,严格执法、加强监管,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安全监管救援能力和水平,努力构建电梯安全多元共治的工作格局。
出重拳排隐患 有效治理电梯安全运行隐患问题
近年来,全市电梯监管部门分别开展了“电梯大会战”、“排隐患、降故障”、“百日除患铸安”、“施工质量”等一系列专项整治工作,消除了一些电梯脱保、不检顽固性隐患问题,查处了一批转包分包违法违规行为,解决了应急救援不及时等市民关注高的部分焦点问题。发动县区市场监管局及基层网格员力量,全面摸排隐患,对隐患电梯进行挂牌督办,进一步抬高准入门槛,净化电梯维保市场环境,进一步消除反复性隐患问题。构建特种设备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制定了《芜湖市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指南(试行)》,指导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工作。市特检中心每季度向市、县(区)监管部门发布电梯风险预测,监管部门有针对性进行检查。根据全国各地电梯事故情况,市质监局及时发布相应预警,有效提高各单位各部门的风险防控意识。
建机制立法规 强化了电梯安全的法制保障
2016年10月,芜湖市率先出台了《芜湖市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由市质监局牵头建立芜湖市电梯联席会议制度,多措并举旨在贯彻落实《安徽省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要求,进一步加强对芜湖市电梯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协调,建立完善电梯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指导协调成员单位之间协作配合。
同时,根据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电梯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电梯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市质监局积牵头起草了《芜湖市电梯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草案)》。目前,《芜湖市电梯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已经芜湖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并经2018年11月23日安徽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自2019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对电梯配套设施的建设、选型、安装都做出了明确规定,特别对电梯机房加装空调、信号覆盖、乘客乘梯行为都做出了规定。
创方式 用科技 建立最先进的电梯信息化监管系统
为解决电梯数量爆发式增长带来的监管难题,质监部门根据市政府建设“智慧芜湖”工作总要求,牵头建立了安徽省目前建成的功能最强大、救援最先进、监管最完备的电梯信息化系统。
该系统制作了芜湖独有的“电梯身份证”信息化标志牌,该标志牌包含了芜湖市1948个使用单位的19427部在用垂直乘客电梯的身份信息、定位信息、检验信息、救援信息,接受社会的公开监督,方便电梯困人时的求救。建立了完备的三级救援体系,即以12345政务热线平台为依托,整合了法定使用、维保单位、二级救援队伍及119、110、120等社会救援力量,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完备救援体系。实现了大数据监管,通过对救援记录的大数据统计分析,可以对电梯故障原因、困人高发时间段、易发生故障的小区等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确定监管重点对象和区域,有效提高监管水平。截至2018年底,共接到电梯救援电话1142次,共解救被困人员2342人,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平均用时不到15分钟,远低于法律法规规定的城区30分钟、县域1小时的时间,无一例救援脱节问题。
广宣传重培训电梯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电梯安全,警钟长鸣。监管部门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公交移动媒体、报纸及微信、QQ等新媒体,深入开展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的“七进活动”,印制芜湖市特有的电梯安全提示,要求两万多部电梯必须张贴安全提示,努力做到“提示到位”。积极组织开展“安全月”、“质量月”电梯安全宣传活动,向市民宣传安全乘梯意识,大量发放电梯安全知识手册。
不断提升监管和从业人员能力素质。市质监局先后举办了特种设备监察员取证(B类)培训班、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执法打假业务(芜湖)培训班,去年共考核各类特种设备操作人员12016人次,考试人次居全省所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机构首位,进一步提高了监察人员和执法人员的监察能力和执法水平。与市消防支队联动,聘请市特检中心专家为全市80多名消防业务骨干及新兵进行电梯关人救援培训,规范应急救援程序。
下一步,电梯安全监管仍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观念,坚守“安全第一 生命至上”的安全底线,不断提升芜湖市电梯安全监管水平,确保电梯安全运行。本报记者 汪潜
新闻推荐
1月15日,芜湖铁画博物馆内,工人师傅正在对长20米、宽4米的巨幅铁画《芜湖铁画发展史》进行制作和修缮。芜湖铁画博物馆位于...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