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是‘走鸡步’、这是‘蛇形肘’”,在城南奥体公园的广场,心意六合拳拳师陈军一边向记者介绍着招式,一边一招一式演示起拳术。这些看似简单的招式,在他的手上使出来,虎虎生威。穿着一身红色练功服的陈军已经60多岁了,但一套拳打下来,脸不红心不跳,丝毫看不出来他已经年过花甲。
四十年练拳如一日
今年64岁的陈军,因为小时候身体弱,6岁的时候,父亲就将他送到当时的芜湖老体育场跟随师傅学习武术。24岁时,陈军师从芜湖沪派心意拳名师学习心意六合拳,两年后他又赴上海拜心意六合拳一代宗师解和平为师。此后,陈军走上工作岗位,虽然工作忙,但练拳一直是他最大的业余爱好。“白天要上班,只能起早练,早上五点多就出门了”陈军说,那时他家住在江岸路,家门口小学的操场,宝塔根和江边,处处都洒下了他练拳的汗水。练拳贵在持之以恒,而陈军则是四十年如一日,从青少年一直练到了退休。“练拳就像书法一样,勤于练习、日积月累才能见功底,就像心意六合拳里最基础的‘走鸡步’,看似简单,但要真正领悟其中的精髓,没有两年的时间还真不行”。
退休后的陈军,经常会去离家不远的天门山路石油库的江边树林里练拳。“我很少会去公园练拳,一方面是练拳要心静,公园里熟人多容易受打扰;另一方面,江边空气好,泥土路,练拳更‘接地气’,场地开阔也更施展得开。”陈军说,只要有空,他每天下午都要练上三个小时,要么去江边树林,要么去江北沈巷的武术训练馆。这么多年不论是烈日炎炎还是数九寒天,几乎都不曾间断过,“其实在大雪天练拳更是意兴飞扬,赤着上身,伴着雪花,别看那么冷的天,一套拳还没打完,就已经是汗流浃背了。”
拳法中感悟人生哲理
从毛头小伙到花甲老人,陈军闭门勤练,拳术日渐精进的同时,他也潜心钻研体悟拳理拳论,在追求武术文化精髓的道路上不断前进。2015年,在市体育局、市武协和师门的支持和鼓励下,芜湖市心意六合拳研究会成立,陈军担任会长,也在那一年,陈军正式开门收徒。
“心意六合拳与太极、八卦并称为中国三大内家拳,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非常重要,而自古以来,师徒相授一直是武术最主要的传承形式。”在陈军看来,收徒首先看的是“武德”,人品好是最为重要的;其次是看意志力,练拳贵在坚持,“眼高手低”也不行。从开门收徒至今,陈军已经招收了100多名学生,来自各行各业,既有公务员、教师,也有企业家和工人。年龄跨度也很大,最小的十多岁,而年纪最大的,已经60多岁了。拜师学艺的不仅有本地学生,还有外地的。陈军说有年他去福建旅游,游玩之余去附近的公园练拳,结果几个当地的年轻人看他练心意六合拳看的入迷,一定要拜他为师学习拳术。“练了一两年后,他们还参加了心意六合拳的比赛,取得了不错的名次。”
“其实很多人来学拳,不仅是爱好武术,更多是为了强身健体。”陈军说,现在的年轻人普遍缺乏运动,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尤其是长时间在办公室坐着,更容易引起肩周炎以及颈椎方面的疾病,因此很多人慕名而来就是为了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心意六合拳招式简单易学,只要科学训练,持之以恒,一两个月就能达到意想不到的健身强体效果。”陈军说,心意六合拳的拳理和拳法遵循自然规律,讲究科学的锻炼方法,使人体潜能得到开发,因此有着良好的健身作用,“年轻力壮练可以快如闪电,动如山崩,老年人养身练则可以慢如抽丝,修生养性,都可以从中获益。”
虽然练拳四十年,但陈军从未仗着自己的拳技去与人争强斗狠。“练拳不是为了争强好胜,练拳首要是练心。”陈军说练拳不能想着学点功夫去攻击别人或者显摆自己的能耐,而是要在拳法和拳理中,感悟做人处事的道理,修养一种淡泊平和的人生境界,这才是练习拳法的真谛。
□记者 季鲲 文 梅韬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丹丹通讯员管静宇)近日,鸠江区法院对21件涉农民工工资系列案件案款进行集中发放,21名农民工领到了被拖欠已久的...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