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出家”的品酒师
王健称自己是一个“半路出家”的品酒师。在2006年之前,他一直在芜湖一家国企任职,当时王健酒量很差,几乎不怎么喝酒,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和酒有这么深的牵绊。“2006年,我决心离职创业,开了一家贸易公司,利用之前的销售经验和资源,从事葡萄酒和白酒销售。”就这样,王健开始与红酒结缘。
踏入这个行业后,王健凭借着过去的销售经验,生意进展很不错,但与此同时,他碰到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发现自己对酒的了解还远远不够。
“没有足够的了解,又何来热爱?当时的我,和很多其他销售商一样,主要是看一款红酒的进价、包装是否精美,最多再解读下瓶身上的酒标。可是酿造这款酒的葡萄究竟诞生于怎样的土壤,那里的气候如何、风土人情怎样,酿造工艺的差别能带来怎样差异化的风味?”对于王健而言,每一款红酒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气质”。他要做的,不仅是给客户推荐品质好、性价比高的红酒,更重要的是推荐一款最适合的酒。
于是,王健开始大量翻阅葡萄酒的有关书籍,“恶补”红酒知识。“一旦涉猎了这个领域,我发现原来葡萄酒真的很有魅力!”王健渐渐发现,那一瓶瓶看似大同小异的葡萄酒背后,拥有着令人沉迷的不同内涵。在了解到这些知识后,品味不同的葡萄酒,犹如欣赏一幅幅浪漫而优美的画卷,让他陶醉不已。
就这样,2009年,王健自学通过葡萄酒教育初级考试;2011年,他再接再厉,前往北京学习了品酒师中级课程;2014年,他成为高级品酒师,并取得相关讲师认证。此后他开始大量参加各种培训班,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大师班、澳洲A+葡萄酒培训班、威士忌课程、日本唎酒师课程、葡萄酒讲师培训课程等等。今年,他又拿到了ISA美国侍酒师专家证书。如今,王健已经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葡萄酒行业达人。
葡萄酒会“说话”
神秘的品酒师到底是要品什么?王健的回答很简单——品酒师就像葡萄酒“语言”的“解读者”,把品到的感觉描述出来,并与大家分享其中的奥妙,及其背后的文化与故事。
每一瓶葡萄酒都会“说话”,学会观察和“聆听”是品酒师的基本功。王健现场为记者演示了品酒的过程,只见他轻拿起手中的高脚酒杯,细细端详酒的色泽,然后轻摇两下,将鼻子埋进杯口,吸一口香气,闻一闻,最后再举杯品鉴一口。通过香气、口感和余味,感受葡萄酒中的丹宁程度,推出葡萄品种和大概产区,从而进一步写下关于这支酒的所有信息和个人评价。
技近乎道。只有先通过大量的训练和完善知识储备,掌握娴熟技能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一步触碰背后的内涵和规律。“每一个品酒师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保持终身学习和训练。”赤霞珠和黑皮诺品种味道到底有什么不同?澳大利亚东南部葡萄酒的风格是啥样?法国波尔多左岸和右岸有什么不同的风格?如今,王健对这些繁复的知识都已烂熟在心。记者注意到,在他的公司里,仍然常备着“54香酒鼻子”——这是一种囊括全球葡萄酒经典香气的专业嗅觉训练工具,他还时不时拿出来训练一下自己。王健坦言,品酒师绝不止步于外人眼中的新奇有趣,他们往往是在大量枯燥的训练和充电中,才能一点点接近和领悟葡萄酒文化的独特魅力。
盼在芜湖遇到更多“知音”
“品酒师这个身份在每个不同的领域有不同作用,酒类生产企业、星级酒店、酒类俱乐部等领域都需要应用这种技能。”王健成为品酒师之初,是希望能够精准品鉴,更好地服务客户。但现在,他希望能做得更多。
从几年前开始,王健开始在芜湖尝试着做葡萄酒文化培训。“很多人对品酒有误解,把它变成了身份、品味、圈层等符号,甚至变成服务商业营销的浮夸工具。”王健说,红酒绝不是越贵越好,与其说品酒是一种兴趣爱好,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方式。你最喜欢的、让你最舒服的方式,就是最好的。对王健来说,用舌尖找到那种愉悦的感觉,着实太美妙。他相信,每一个热爱红酒的人,都不愿意让品酒成为一个人的、孤独的事,而是希望分享出来,找到同好中人,找到知音。
一说到红酒的故事,王健就打开了话匣子。“比如,波尔多左岸5大酒庄风格各异:拉菲古堡是优雅平衡的杰出代表;玛歌与拉图在一起会有明显的女性气质与男性气质的差别;侯伯王因其稳定的品质以及迷人的矿物气息而闻名……一旦你接触了葡萄酒,你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内容。”
为了让人更好地理解这些酒的风格,王健甚至自创了一招——把每款名酒和一首有名的歌剧联系起来,通过音乐旋律和节奏的不同,帮助人们感知每款酒的特质。“82年的拉菲最经典名气最大是有原因的,受到当年的气候、工艺、市场、文化甚至政治的多重因素影响……”王健说,他非常希望通过葡萄酒培训、葡萄酒文化交流的机会,结识更多的芜湖葡萄酒爱好者。
看酒是酒,不是酒,还是酒
曾有人形容把握规律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这句话用来形容王健对于“杯酒人生”的态度,也格外贴切。
最开始,看酒是酒,人们怀着对红酒的新鲜和好奇,沉迷于它的色泽、风味。到了第二个阶段,看酒不是酒,你会对它背后的文化好奇,会被每一杯酒启发人生新的感悟或灵感。到了第三个阶段,看酒还是酒。无关酒的身价、品酒的仪式感,而是更享受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享受简单的快乐。
所以,对于大家都觉得非常玄妙的盲品,王健认为不必执着。“是不是要像电视电影上看到的那样,拿起一杯红酒,喝上一口就脱口而出它的年份产地品种呢?”王健说,其实这并不是品酒的目的。“如今世面上有很多盲品大赛,很多人都崇尚这个,舌头越练越精,却失去了简单享受品酒的快乐。”在王健看来,品酒没必要太功利化,太钻牛角尖,开心地喝、快乐地品才是目的。
“品酒这件事,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就像菜好不好吃,每个人口味都是不一样的。”王健说,有人喜欢甜一点的,有人偏爱酒体饱满一点的,所以每一支酒到底好不好喝,是根据品酒人的个人口味决定的。自带“佛系”范儿的王健说:“我作为品酒师,就是尽量客观准确地描述这杯酒、解读这杯酒,然后分享给你,帮助你找到心中所爱的那一杯。”记者 唐乐燕 文梅韬 摄
新闻推荐
天黑得早了,路灯亮得晚 市管道路3万余盏路灯进入“冬季时间”
本报讯随着气温的降低,大家发现天黑得越来越早了,那么,你家附近的路灯开启、关闭时间也在随之调整吗?近日,市民王先生就致电本...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