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旻
新生汪蕾没想到,才到学校就先听了一场健康素养巡讲,为她的大学生活养成健康习惯打起了“预防针”;而一早赶到三潭菜市场买菜的李薇阿姨,在菜市场门口被疾控工作人员如何预防高血压的宣传吸引住了,看了医务工作者的演示后,她对每天该用多少油盐“心里有了数”。
这样的健康普及场景在弋江区已经成了常态,从社区到高校,每个人都成为健康服务的关注对象。作为芜湖市唯一入选安徽省健康促进区创建单位的县区,弋江区为如何让医疗体制改革惠及民生而迈出了探索的新一步。
服务网络日臻完善 共享健康基础扎实
这几年,弋江区承载着国家、省、市多项医改试点的重任,底气何来?
普通居民或许最有发言权:以前,社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时连门口保安都说:“这里不看病,只打预防针。”而现在,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老年人,量血压、测血糖、吊盐水、拿药,仅在距离自家几十米远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小屋就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这一切都是近年来弋江区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
随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弋江区广大人民群众从基本药物零差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便民药箱、百药免费等具体事项中,切实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变化和实惠。
2015年初,安徽省作为全国深化医改试点省份启动了新一轮深化医改,弋江区在此轮医改工作中进一步在巩固、提高和创新上做文章、下功夫,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城乡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效落实、公立医院改革逐步推进,区域内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中医药服务能力、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实质性提升,有效推动了全区卫生事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目前区境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共有112家。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千人口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数、每千人口基层执业(助理)医师数、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面积等指标,均较医改前有了大幅增加。2014年区医院新大楼正式启用,同时也升格为全省唯一政府办的三级眼科专科医院——芜湖市眼科医院,成为芜湖医疗领域的一块特色招牌。
全民健康画出蓝图 向省级健康促进区冲锋
近年来,全区卫生事业先后荣获“安徽省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安徽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和“芜湖市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等荣誉称号。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也不断完善,形成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骨干,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网点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今天大家对健康从未有过的关注,而健康的范畴远不仅仅是有病治病,从防病、控病开始,到康复,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健康素养存在很大盲区,迫切需要健康常识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弋江区卫计委主任李利群感叹地说,健康促进工作也许不能直接看到“GDP”,但却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更是未来发展的基础。
正是基于这样的远见,弋江区在争创省级健康促进区中得到党委、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区政府公开承诺开展健康促进区创建工作,把创建安徽省健康促进区纳入政府重点工作。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和区长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创建安徽省健康促进区工作指挥部和办公室,定期召开协调会议,有效推进健康促进区工作的顺利开展。
全区以政府各相关部门为主导,以各街道、村居为基础,以健康促进医院、学校、机关和企业等创建示范点为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起健康促进工作网络。搭建起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核心,覆盖辖区内所有医院、公共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基层医疗机构的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网络。多层次的网络,延伸到各个角落,关注起各类人群,为群众织起一张呵护健康的保护网。
“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建立弋江特色的健康促进工作机制。比如充分挖掘和调动高教园区社团组织在大学生健康素养提升方面的积极作用;利用高新区知名企业品牌效应积极促成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等等,广泛整合资源,广泛动员群众,都来主动关注健康促进工作。”李利群表示。
让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普惠广大群众,弋江区正向着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总体目标一路奏响“健康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友艺冯光宇)只要一张卡,即可乘公交坐轻轨,甚至还能跨城市使用……记者从昨日召开的“芜湖一卡通”发行媒体通气...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