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山区龙湖中心小学对面,有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这就是当地“网红”理发店——“胡一刀理发店”。别看理发店不大,传递的都是些暖心事。当地居民都知道,不论什么时候来,在这里理发比去别的地方掏的钱都少,许多60多岁以上的老人还不用花一分钱。
11月16日下午,在龙湖街道文明办工作人员刘芬芬的指引下,笔者找到了这家“网红”理发店,见到了它的主人胡之勤,没想到站在面前的却是一位残疾人。据刘芬芬介绍,别看胡之勤双腿二级残疾,每月固定的日子,他总要去老家固堤村和当地敬老院,为年老体弱和行动不便的人义务理发,一年固定的服务人群至少有300人,20多年来从未间断。胡之勤不但乐于助人,理发技术也是“杠杠滴”,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胡一刀”。
今年45岁的胡之勤是三山区龙湖街道固堤村村民。胡之勤15岁的时候得了风湿关节炎,由于家境贫寒没有得到及时医治,最终导致股骨头关节坏死,严重致残,先后经过4次手术,现在双腿安装了假肢,才能勉强走路。胡之勤告诉笔者,自己刚生病的时候,看到村里的同龄人不是去上学读书,就是在外面打工,而自己在村里成为闲人,心里非常痛苦和无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电视上介绍外地一位残疾人自强不息开理发店的新闻后,触动很大,于是便吵着要学理发。18岁的那年,胡之勤被家人送到了芜湖,跟着一位亲戚学了半年理发。之后,胡之勤回到中沟开了个理发店,2年后又把理发店开到了市里面,他一边开店,一边自学,经过10年的打拼,理发技艺不断长进。2000年的时候,胡之勤因风湿转变为强直性脊柱炎,换掉了股骨头,双腿截肢,他从此与假肢和拐杖相伴。由于出行困难,胡之勤不得不回到了老家固堤村,把理发店开在了村口。刚开始的时候,他给村里人理发,只是象征性地收一两块钱。“只要能保住电费等日常开支就行了。”胡之勤说,“人不能忘本,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村里人给了我极大的帮助,虽然我双腿残疾,但是我能靠自己的双手给大家一点回报,心里非常舒坦”。胡之勤看到一些年纪大的人到店里理发,实在行动不方便,他就干脆上门免费服务。胡之勤告诉笔者,区残联给他配备的三轮助力车派上了用场,“现在遇到刮风下雨天气,出门方便多了!”
固堤村46岁的残疾人姚道广由于腿脚不便难以出门,经常是蓬头垢面。一说到理发的事情,姚道广年迈的父亲总是发愁不已。几年前,他从街上喊了理发师到家里,可是一看到姚道广的样子,他们都捏着鼻子跑走了。后来,听邻居提到胡之勤,姚道广的父亲心存顾虑,心想同样是残疾人,怎么好麻烦人家。当他无奈之中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到胡之勤时,没想到胡之勤二话没说,带上理发工具,直接把三轮车开到他家。经过胡之勤的一番剪、推、洗,姚道广像换了个人似的,精神了不少。就这样,姚道广成了胡之勤的定点服务对象。
为了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胡之勤加入了固堤村志愿者组织,成了一名注册志愿者。这几年,他几乎跑遍了龙湖街道内的小区和敬老院,为周围残疾人和五保老人理发,他从不要一分钱。固堤村干部告诉笔者,村里哪家有困难,哪个人生病,积极捐款献爱心总是少不了胡之勤。逢年过节,街道和村里给胡之勤的慰问物品,他都拿出去送给别人了。胡之勤说虽然自己双腿残疾,双手很正常,开店有收入,日子过得很满足。胡之勤喜欢看书,闲下来的时候,他最爱看的就是理发、美发方面的书刊。由于勤奋好学,胡之勤理发技艺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方圆几公里的人都跑过来找他理发。胡之勤一视同仁,笑脸相迎,他的收费多年没涨过。有人帮他算了一笔账,仅此一项,胡之勤每年收入至少要少3万多元。近年来,胡之勤先后免费收了40多个徒弟,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他们。这些人如今在芜湖、南京和上海等地开理发店,他们不仅从胡之勤师傅那里学到了技术,还学到了助人为乐的品质,受到当地人的称赞。
2018年1月份突如其来的暴雪,让身边很多空巢老人出行不便,胡之勤忘却了自己的腿脚障碍,和志愿者们一起“敲门送关爱”。值得一提的是,胡之勤雪地里拄着拐杖上门给老人义务理发的情景,被人拍成了小视频,发到了“抖音”上,胡之勤一度成了“网红”,赢得了广大网友的转发点赞,越来越多的人慕名找他理发。程依宝
新闻推荐
安徽禾隆商贸有限公司:因你(公司)无法通过登记的公司住所取得联系,现依法向你(公司)公告送达芜工商企注撤字[2018]8号撤销...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