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文俊在工作中
50岁的毕文俊,已经在快递行业工作了十余年。从2008年进入芜湖顺丰至今,经他手送出和接收的快递多得连他自己都记不清楚。可以说,在快递岗位上,毕文俊见证了“双11”的变化,也切身体会了芜湖快递行业的发展。
2008年5月,毕文俊从一个生意人,经朋友引荐,进入快递公司工作。在那个年头,还没有“快递小哥”这个称呼,39岁的毕文俊人在接近“四十不惑”的那一年,在职业上突然找到了新的航向。那个时候,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快递行业也被很多人看好,一些人将其形容成朝阳产业和新兴产业,毕文俊也将人生的“不惑”转头交给了新的工作和新的岗位。
2008年,是“双11”还没有诞生。那一年,他记得,工作尚算清闲,一天派出的单仅有二三十票,每日收取的快递也仅有十几件。时间进入2009年,那一年开始诞生了一个人造节——“双11”,毕文俊逐渐发现一些微妙的变化,第一年量似乎还不多,“双11”网购的概念尚未深入人心,到了2010年之后,每一年的“双11”,快件量几乎都呈几何级爆发式增长,“快件以前只是日用品居多,到后来感觉大家什么都在网上买。”他回忆称,起初快件多是派送到小区,现在则多是派送到商业区和写字楼。
在毕文俊看来,“双11”之后的五至七天,都算是“双11”。2017年“双11”期间,他平均每天要投递130件快递。那段时间,他需要早上提前一小时,凌晨5:30就赶到顺丰汇成名郡点分部和同事们分拣快件,8点半左右开始派件,要忙到晚上10点左右才能结束。
这些都是他切身体会到的变化。十年间,毕文俊“熬”成了分部资历最深的快递员、同事口中的前辈,看着分部点的细化和年轻同事们的加入,见证了芜湖人对快递和“双11”的热情。 他告诉记者,2008年他刚入行的时候,月收入在1800——2000元左右,如今月收入5000元算是正常,赶上“双11”的话,这个行业的月收入差不多能在一万元左右。“以前没有做快递的时候,以为快递是简单的事,就是把东西送到别人手上。做了这么久,其实这个职业需要有责任心,对客户的每一个快件都要负责到底。”
记者 李婷维文汪武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在路上骑车骑得好好的突然被一“飞来石子”砸中头部,老人受伤后只能在家养伤,倒是邻居看不下去了,拨打本报新闻热线38...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