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镜湖星月”版老照片栏目
陈仁钧每天下午的时光是从1:30到安师大教职工活动中心读报开始,再来两个钟头的竞技麻将,在身心愉快中结束下午活动。 陈仁钧说读报可以保持对外界的好奇,打麻将锻炼大脑,保持思维活跃。
读报是个好习惯,读了23年的晚报,是真爱这份报纸!“家里订一份《大江晚报》,主要是为了让老爷子高兴订的。老爷子第一批读,我们有空再读。”陈家的儿媳妇说。其实,陈仁钧在安徽省高校教师退休协会的办公室里也订有《大江晚报》,家里家外,和晚报时时见面。
陈仁钧是1957年从华东师范大学分配到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执教的,教学工作以外,远离故乡上海,唯有读一读故乡的报纸《新民晚报》,在文字里感受乡音乡情。长期以来《新民晚报》是陈仁钧不二首选。虽生活在芜湖,但象牙塔里的高校又独立于城市之外,对这第二故乡,陈仁钧熟悉又陌生。1995年底,系里的老院长带来消息,芜湖将办晚报了,他在报社工作的儿子就在为筹备办晚报忙着。不久,《芜湖晚报》开始走进了机关单位、厂矿、学校。“我们系的办公室里也订了晚报,感觉这张报纸很新鲜!新闻鲜活,跟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家都很喜欢看!”陈仁钧说正是透过这张报纸,了解到这座城市正在发生着的变化,有了这张报纸,和芜湖的关系近了,“有一段时间报纸拿到手里厚厚的一沓,一上午都看不完。”
陈仁钧回忆起与晚报有这么一段渊源:2009年,晚报镜湖星月版块开展征集老照片活动,他投了两张,镜湖星月版刊登了一张,照片内容是1955年末,陈仁钧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学习期间,有幸进入了由教育部主持的、由前苏联植物学专家芭莎琳娜女士担任导师的为期一年半的植物地理研究班,整个研究班在赴庐山进行野外实习结束时照的合影。当时的镜湖星月版块编辑认为这张照片很有时代特点,一张照片反映出一代人曾经蓬勃的青春、火热的学习场面,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陈仁钧把这张报纸保留至今,也让他与晚报的亲切感更近了一层。
退休以后的陈仁钧的社会职务很多,先后担任安师大退协秘书长、生命科学与地球物理学院退协常务副主任、安徽省高校教师退休协会办公室主任、国家竞技麻将一级裁判等,忙碌让他老有所乐,但读报习惯始终坚持。陈仁钧说报纸看了很多,《大江晚报》对他来说不只是一张写满新闻的纸,更像是一种有温度的陪伴,对他如此、对他们教职工活动中心几百名坚持读晚报的伙伴们也是如此。听说他接受晚报采访,伙伴们带着各种诉求请他转告,比如“凡夫沙龙”一定要坚持;晚报的文艺专副刊一直办得很好看,希望保持,但外报中好文稿也可以适当增加进来,选稿面宽一点;电视节目预告中,老年读者喜爱的戏剧频道不做预告,他们觉得收看不便;还有报纸的字号能否调大一号,方便老年读者群阅读等等……
对于像陈仁钧这样的老读者而言,23年来晚报如一位守望的老朋友,未来,老人希望与晚报间如约不散。
记者 王惠 文/梅韬 摄
陈仁钧85岁读晚报23年
新闻推荐
信德房地产开发(芜湖)有限公司开发的信德悦城9#、10#楼盘,经审查,该公司建设手续完备,符合预售条件,且该公司的预售方案符合规...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