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月海在自学Photoshop知识
扫一扫查看更多精彩
从1978到2018,40年来,“高考”始终是一个“热词”,它牵动着千家万户,关乎着喜怒哀乐。过去,它被人们视为“改变命运”的“独木桥”;如今,它仍是莘莘学子通向未来幸福人生的重要通道。
1977年,当国家宣布恢复高考的消息一出,群情激奋。重新拾起书本挑灯夜战,奋力一搏行走独木桥,只为桥那头的诗和远方。顺利过了桥的人,回过头来会发现,高考改变的不仅是个人的命运,更是整个家庭的命运。无数个个体加起来,改变的乃是整个国家的命运。
人生大考记忆永不磨灭
年过半百,临近退休,谈起当年的高考,顾月海依然记忆犹新。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了大半辈子,用他的话来说,是高考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知识改变命运”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今年56岁的顾月海是芜湖人,在他小时候,流行着一句话:“四个轮子一把刀,白衣战士红旗飘。”这句话将计划经济时代下最让人羡慕、也最吃香的四个职业生动地展现了出来。幸运的是,顾月海的父母都是在交通运输行业工作,相比之下,家庭条件也算不错。初中毕业后,他顺利地考上了芜湖的重点高中——安师大附中。
“那个时候对高考没有很清楚的概念,就知道高中毕业后要参加一场很重要的考试。”顾月海说,自己是1980年参加高考的,那时候全校有600多人参加高考,但最终考上的只有100多人。
“也许是运气好吧,稀里糊涂就考上了。”顾月海笑着说,那时候的自己是“少年不识愁滋味”,有些贪玩,所以差了5分没有考上本科,只考了个大专,这也是自己唯一感到遗憾的地方。
好运气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回想起当年的高考,顾月海说,自己能考上大学,有运气,但也有平时一点一滴的学习积累。比如,小时候自己经常会翻看父亲从部队转业带回来的许多古典书籍,母亲也会时常给他们兄弟4人讲一些成语故事、历史典故,没事的时候,自己也喜欢拿起笔在田字格里抄写经典文章。在家中,顾月海排行老二,除了大哥没有上大学,其余弟兄三人全部考上了大学,两个弟弟更是考上了名牌本科院校。
科教兴国学习永无止境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很多事情,只有做过之后,方能体会到它的意义。作为“过来人”,顾月海对高考的感受即是如此。
1980年,顾月海考到了马鞍山,即当时的马鞍山商专,学习物理专业。他告诉记者,那时候上大学和现如今不同,不仅不需要交学费和住宿费,国家每个月还有18.3元的补贴。在大学里,自己学到了很多知识,更开阔了眼界,对人生、对未来有了更多理性的思考。1982年毕业后,顾月海被分配到当时的马鞍山十中,即如今的工业学校工作,做了一名物理教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兢兢业业。物理教师、实验室主任、带学生实训实习……在教育战线,顾月海一干就是36年。他认为,和自己当年的很多同学相比,是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和人生道路,所以,身为教师,自己也要用尽全力,将所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成长成才。
“学习是投资最小、收益最大的一项‘投资’,无论你的出身和背景是什么,只要有毅力,都可以达到光辉的顶点。”顾月海说,这是他常和学生说的一句话。如今的高考制度也在不断地探索和改革中,但无论怎么变,怎么改,持之以恒地学习,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养,是任何时候都是不会改变的真理。“也只有做到科教兴国,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强大。”
文图/本报记者黄莹通讯员王军
新闻链接:
1977年,停止了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当年,全国有570多万人参加考试,最后只录取了不到30万人,但是它却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重新拿起书本,加入到求学大军中去。高考制度的恢复,改变了千万人的命运,也使我国的人才培养重新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有关报道资料显示,1977年至1981年,普通高考录取率分别为4.8%、6.6%、5.9%、6%、5.5%,自1999年开始连续大扩招之后,与之相伴的是高考录取率的大幅上升。从最初的100个人录取5人左右上升至70多人,我国高考录取率一路攀升。高等教育也从“精英教育”逐步迈向“大众教育”。
40年来,高考改革的步伐也从未停止过。无论技术方面的改进还是制度方面的革新,高考正展现出新的面貌和未来。
新闻推荐
10月27日,又一个秋高气爽周六的下午,正是出游赏秋的大好时节,市工人文化宫里,不少职工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用另一种更加充实的...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