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芜湖市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动力,以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为目标,多点发力、系统推进,打出“放管服”改革“组合拳”,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市场监管机制、提升服务效能,以抓铁有痕的韧劲,营造公平高效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新活力。
以问题为导向,打出“放管服”改革组合拳
当前,“放管服”改革不断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推进更加强调“系统、整体、协调”,企业和办事群众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多样、交叉”。面对新的形势,芜湖市工商局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努力找“支点”,解“难点”、治“痛点”、通“堵点”、扫“盲点”,抓住“市场主体登记全面提速、准入条件全面放宽、监管效能全面提升、服务企业全面升级”四个关键环节,在全省率先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十八条措施”,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降低创业创新门槛、提高监管和服务效能,多措并举,形成改革合力,不断将改革推向深入,充分发挥改革“组合拳”叠加效应,不断刷新商事登记新速度,激发大众投资创业新热情。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62924户,同比增长8.81%,其中企业79817户,同比增长18.58%;市场主体和企业数较商事制度改革前(2014年2月底)分别增长80%、151%。
以便利化为目标,持续优化市场准入环境
全面升级全程电子化网上登记。在身份认证、电子签名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运用数字证书接口、银证认证等技术解决了企业法人无电子签章、外地自然人身份认证等难题,全程电子化向变更、注销登记延伸,登记类型实现了全覆盖。截至当前,全程电子化办理企业注册登记10287户,核准名称11436户,网上办件占比始终在70%以上。深入推进“多证合一”改革工作。开展“多证合一”工作专项督查,强化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共用,截至当前,共发放20120张“多证合一”营业执照。不断扩容增面,实施外商投资企业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口办理”,开展外商投资企业登记“委托受理、远程核准”试点,将外资登记受理窗口向县、区前移,简化国(境)外自然人投资者主体资格证明文件,开辟国(境)外自然人来芜投资绿色通道。稳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以总局确定芜湖经开区为“证照分离”改革重点关注单位为契机,主动作为,指导试点单位稳步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会同编办在全省率先发布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模板,率先完成市本级及以下21个涉改部门54项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的审核工作。推动照后减证、准入准营同步提速。不断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精准施策,聚焦企业开办环节多、效率低、耗时长等难点、堵点,实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取消名称预先核准,将企业名称登记与设立两个环节压缩为一个环节,实施企业住所承诺+清单管理,简化住所登记材料,积极协调公安、税务等单位,强化部门协同与信息共享,初步实现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四天,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的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服务效能,年底前实现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三个工作日内。在全省率先实施工商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工商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100%全覆盖,工商登记业务实现“不见面审批”、全天候在线申报。进一步拓宽“容缺受理”范围。2017年,我局在全省率先出台企业登记“容缺受理”制度,今年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和服务流程,发布第二批“容缺受理”事项清单,实现工商政务服务审批事项全覆盖。
以创新监管为抓手,全面提升市场监管效能
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双随机一公开”实施部门不断拓展,覆盖31个部门170个执法检查单位;进一步完善“一单两库一细则”,清单涵盖各类检查事项4714项,入库企业83934户;印发了抽查工作指引,全市74个单位实施并完成抽查任务,抽查企业3445户,抽查结果100%公示。深入推进综合监管分类执法改革。全面梳理,市、县、所三级工商部门284个监管事项全部纳入综合监管分类执法平台,实现平台之外无监管,破解失联企业查找、无照经营查处等监管难题,扫除市场监管盲点,网格员对市场主体一次检查,实现全面体检、全程留痕、闭环管理,大大提升了市场监管效能,减轻了市场主体负担。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首次轻微违法免予罚款处罚”制度。对企业首次轻微违法且未对社会、人身造成危害的行为,宽容审慎监管,依据制定的“首次轻微违法免予罚款处罚”清单,采取建议、约谈等行政指导方式,督促市场主体合法经营,依法免于罚款处罚,包容审慎监管。试点开展“消费投诉公示”工作。作为全省唯一的全国消费投诉公示试点单位,严格按照总局和省局要求,出台了《芜湖市消费投诉公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制度,扎实做好试点各项具体工作,已依托市工商局门户网站实时公示1029家市场主体5145项数据,有效地促进经营者增强自律意识,主动化解消费纠纷。强化运用大数据监管新手段。充分发挥国家工商总局运用大数据服务市场监管试点单位优势,加快推进配套系统项目建设,一期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期项目包含19个功能模块,已通过招标产生中标单位,正在紧张建设,不断提高市场监管的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
以便民惠企为根本,全面提升服务发展能力
全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总部经济发展。围绕芜湖市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省率先出台《新兴行业工商登记分类指导目录》(2018版),允许目录内企业在经营范围采用体现其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表述。放宽总部经济登记,对在芜设立企业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营运中心等功能性机构的,允许其名称中使用“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等体现功能性特点的字样,可在经营范围中使用体现其业务特点的表述。开辟企业服务绿色通道。在业务窗口开设“绿色通道”,为市场主体办理股权出质、动产抵押、商标权质权登记等融资手续,提供一对一指导。今年以来办理股权出质登记179户、动产抵押登记139件,累计办理商标质押贷款135件。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工商助企发展调研活动,“零距离”了解企业需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整合现有网上服务窗口,搭建“芜湖工商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工商政务服务联络员制度,助力服务企业全面升级。不断拓宽登记服务渠道。深化政银合作,建行、工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网点参与企业登记代理服务,实现市场主体登记银行办,试点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行业协会、商会开展企业登记代理服务,满足申请人及时快捷、就近办理工商业务的需求。积极推动商标注册便利化和广告产业园发展。积极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总局商标局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芜湖受理点成功落户,国家工商总局商标注册芜湖受理窗口作用发挥显著,今年以来受理商标注册申请1229件,接待现场咨询2698人次。全方位支持芜湖国家广告产业园的发展,截至目前,园区核心区共引进企业330家,其中入驻办公122家,园区集聚发展效应进一步显现。促进电商和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开展农村电商大走访,摸清底数,帮助解决实际难题,促进电商产业快速发展;隆重召开了芜湖市“光彩之星”命名暨市个体民营企业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全市93名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经营者获“光彩之星”命名。
下一步,芜湖市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我加压、真抓实干,纵深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在事中事后监管上持续发力,在优化服务上提速提效,营造更加公平高效的营商环境,为芜湖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打造现代化创新之城贡献力量,以新作为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献礼。
(作者单位:市工商局)
曹德伟
新闻推荐
黄金手镯换“3D金”后缩水20克 典型案例为消费者维权提供参考
记者从市工商局12315消费维权中心获悉,上个月芜湖市“12315”共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共计1773件,其中有两则案例很典...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