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新闻 无为新闻 芜湖县新闻 繁昌新闻 南陵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芜湖市 > 芜湖新闻 > 正文

国旗,佩戴在胸前 更放在心头 一名芜湖维和警察在南苏丹的日子:

来源:大江晚报 2018-10-29 01:00   https://www.yybnet.net/

——北京时间上午9点整,此刻的你,是在忙碌的工作中,还是陪伴在家人旁?

——就是此时,就在直线距离一万多公里以外,正是凌晨4点,来自芜湖市公安局的李堃,正在南苏丹第二大城市瓦乌州瓦乌市的平民保护营,进行着夜间巡逻维和任务。

和平在我们的身后,战争在他们的前方。

战火硝烟的年代已经远去,当大家享受和平之时,差点就忘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毅然决然选择奔赴异国他乡的战场,代表祖国,维护世界和平。日前,记者远程连线到远赴南苏丹维和的芜湖警察李堃,倾听一名维和警察的心路历程。

谈初心——

为国出征一展男儿抱负

2018年4月20号,对于李堃来说是永远记得住的一天,作为中国(安徽)第七支赴南苏丹维和警队12人中的一个,他带着和平的使命,登上了去往南苏丹的飞机,进行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

在这一天前的9年中,李堃是芜湖市公安局看守所的一名民警,他勤劳能干,有优秀监管民警、市局嘉奖等多重荣誉加身。不过作为一个30岁出头的热血男儿,李堃始终渴望能有机会一展自己的男儿抱负。

这个机会出现在2016年的9月。“当时,我得知省里正在选拔队员组建维和警队,据说对外语要求很高,我大学时候读的就是英语专业。”李堃回忆,得知消息后他跃跃欲试,为了说服家人的同意,他说自己随便报着玩肯定选不上。但私底下,他在第一时间就开始用心准备,早早地重拾英语练习。当时芜湖共有5个人报名,最终李堃如愿获取到三个月封闭训练机会。

“这三个月真的是魔鬼训练,我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一定要成功。”李堃告诉记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最后的甄选,采用的是残酷的“突然死亡法”——有一轮你通过不了,你就直接被淘汰回家。“甄选对于英语、驾驶和射击的要求都非常高。我记得有一轮笔试,让我阅读一个英语案件,然后十分钟之内要回答十个问题,之后还要进行材料延伸,最后再做一份警务报告……”李堃说,好在他都坚持了下来。

终于,2017年7月初,李堃通过了甄选。2018年1月,他确定在了出征名单中;4月,他踏上了维和的道路。“作为一个渺小的个人,能够代表咱们国家出去,这个机会对于我真的是无上荣耀。”

聊日常——

恶劣环境、危险四伏见证维和艰辛

“7月5日,上午9点半,平民保护营主门口走失了一个小女孩,但是期间没有家长报案。”“9月6日,刚上班就有一个醉汉闹事的案子,还没喘口气,又来个失踪案。”“9月17日,又是粮食分发日,瓦乌也开始采用指纹信息系统了……”

很多人都对维和警察这份工作的日常充满好奇,早在李堃朋友圈中,记者就略窥得一二。“到了南苏丹后,我和警队副队长何得文一起被分配在瓦乌市平民保护营。”李堃向记者解释道,作为维和警察,他的职责是在任务区保护IDP(国内流离失所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制止违法犯罪等。“我们是三班倒,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每天两点一线,出了我们的住处、联合国基地后,就是在平民保护营巡逻隐患、调解各种反映投诉。”

“我早就知道南苏丹维和条件艰苦,但是到了后才真切感受到南苏丹是世界上最不发达最乱的国家。”李堃说,在抵达之初,当地的贫穷、落后、疾病、战乱颠覆了他之前的所有想象。不过这难不倒早有准备的李堃,住的地方损坏没有维修工人来修理,他就自己拿着透明胶带把缝隙漏洞粘起来;当地食物供应缺乏,没有蔬菜水果,他就每天口服维生素片;没有水,他就扛着25升的储水桶去取水点接水,自己再用净水器净化并烧开……“当地自然环境也非常恶劣,疟疾、登革热、霍乱等疾病肆虐,医疗条件极度落后。”更可怕的是无处不在的蚊子就是这些疾病的传播渠道,所以尽管当地平均气温都在30摄氏度以上,但李堃每天出门执行任务时都得穿上长袖长裤,把身体包裹得严严实实。

据介绍,瓦乌市平民保护营占地2万平方米,却容纳36000人,他们都是没有任何生活来源的平民,每一天打架斗殴酗酒偷扒等事件不断,可谓是鱼龙混杂。“很多事情是未知的,是我们根本无法预料的。”此外,作为民事维和警察,李堃是没有执法权的,在执行任务时并不能佩戴枪支,防身用品十分有限,特别是在夜间巡逻时,大部分区域漆黑一片,可以说危险无处不在。就在6月26日,一名联合国的军事观察员在南苏丹遇袭身亡。“刚来的时候我听见枪声会特别紧张,后来天天听见也就见怪不怪了。”李堃表示,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经历了两次有惊无险的状况,一次是处理喝酒闹事的平民时,一次是面对嫌疑人时,他和其他几个警察被三四百名平民团团围住,根本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武器,还好最后都及时呼叫了支援最终化险为夷。

“这些艰辛都没啥,没有困难可以吓倒我们中国警察。就是很多时候,我特别想家。”说到这里,这个铁血男儿有点不好意思,因为联合国基地的网络信号十分不稳定,李堃和妻子连视频都通不了。但是每一天,他都会发几条报平安的微信给家人,“这一年,注定要让她们担心了。”

讲信念——

国旗在胸口 荣耀永在心

“胸佩五星红旗坚定的信仰,维和蓝承载希望。”这是中国(安徽)第七支赴南苏丹维和警队的队歌《扬帆起航》中一句歌词,也是李堃最喜欢的一句话。从报名维和开始,他的妻子、朋友、同事等无数人都问过他很多类似的问题——为什么想去当维和警察?为何这么努力通过甄选?是什么信念让他坚持着维和的每一天?

对此,每一次李堃的回答都只有一句话——“为了胸佩国旗”。

维和警察的制服和国内警察一样,也是两套,但在每一套的胸口位置,都有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正是这面国旗,一直鼓励鼓舞着李堃向着目标一步步前行。

“我越发感觉到,胸口的国旗是我最大的荣耀。”刚到南苏丹时,李堃记忆犹新的是,相比其他国家的维和警察,无论何时中国的警队始终整齐划一地列队前行,让很多人都不禁感叹“China!Good!”在朱巴岗前培训时,培训部门的外国教员在参训新人面前曾提及过为何而来,只有中国的警察异口同声:“China police came here for our honour! 中国警察为荣耀而来!”而在现在的维和任务中,因为胸口有着这面国旗,李堃不止一次在各种场合被其他国家的维和人员高看一眼,“每一次和他们聊到祖国的时候,那种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让我深深感到中国的崛起与强大。”

与此同时,李堃更明白的是,从身穿中国维和警察制服那一刻开始,胸口的这面国旗不仅仅只是荣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走出国门,身在异国他乡,我的一举一动不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代表了中国警察,代表我们的祖国。”在抵达简陋住处的第一天时,李堃和副队长何得文放下沉重行囊后第一件事,不是躺到床上好好休息一下,而是不约而同地从行李里翻出国旗,一起挂在了墙上最显眼的位置。接下来维和的工作还有半年的时间,李堃还将继续肩负起属于他的维和任务,无所畏惧,克服重重困难,战胜种种挑战。“出国在外,国家荣誉至上。”李堃如是说,他时刻最不敢忘的是副队长曾经的一句话——努力做一名维和警察,不仅要把国旗佩戴在胸口,更要时时刻刻放在自己的心头!

记者 唐乐燕

图片由李堃提供

新闻推荐

港珠澳大桥微型广播剧 开始展播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举行了通车仪式,为庆祝新时代的伟大工程落成,讴歌“...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文明健步走2018-10-28 03:07
评论:(国旗,佩戴在胸前 更放在心头 一名芜湖维和警察在南苏丹的日子:)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