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奖获得者余晨星和他的作品《天算》
本报讯 10月28日上午,由中国雕塑学会、中国美术学院、芜湖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七届“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在芜湖中央公园开幕,当天,芜湖雕塑艺术馆也正式开馆,向芜湖市民和游客免费开放。
本次大展的主题为“转化·创造”。自公开征稿以来,评委会共收到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的487名艺术家的997件雕塑作品方案,参赛者中不乏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家。经过组委会评选,最终有34件参赛作品获奖并在雕塑公园“集体亮相”。其中,余晨星的作品《天算》获得金奖。当天,位于中央公园的芜湖雕塑艺术馆同时开馆,200余件历届雕塑大展的获奖作品小样在馆内陈列,供市民游客免费观赏,开馆当天就迎来众多参观者。
记者了解到, 2011年至今,中国·芜湖“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已经成功举办六届,今年迎来了“转化·创造”——第七届“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的开幕。中国雕塑学会与芜湖市政府,以及来自五湖四海的雕塑家,通过八年的努力,使“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这一户外雕塑展览品牌深入人心。在高水平、高规格和高品质的展览指导原则下,从首届举办截至第七届雕塑大展,来自国内外艺术家精心创作的270余件雕塑作品,落成于芜湖雕塑公园和中央公园。业界普遍认为,在芜湖,无论是雕塑知识的普及,还是公众艺术素养的提高,雕塑的艺术启蒙作用正在逐步显现,雕塑建设与芜湖公众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可以说芜湖公共雕塑的建设在营造城市环境、彰显城市魅力、提升城市美誉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同时,优秀的作品与持续的学术影响力也让芜湖雕塑公园跻身世界一流雕塑公园之列,为芜湖市赢得中国“雕塑之城”的美誉,城市公共艺术实践的“芜湖模式”也被业界广泛称赞学习,在今年芜湖雕塑公园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采访中,中国雕塑学会相关负责人向媒体表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转化才能更好地去创造。第七届雕塑大展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其具有的艺术性、思想性与建设‘创新、优美、和谐、幸福’的芜湖新生活的社会目标高度契合,大展的举办将进一步巩固芜湖城市品牌优势。芜湖雕塑公园和中央公园不仅是雕塑体量的增长,更是创造了雕塑制作质量与艺术品位的标杆,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弘扬了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
记者 胡芳 文
记者 汪武 吴安亚 摄
新闻推荐
“和来自全国的700多名体育舞蹈选手同台参赛,徐炳其、陈秀兰夫妇能一路跳出来,给他们点赞!”舞蹈班的同学们为这对舞蹈新选...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