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活动现场
长江之歌外景图
10月24日下午,芜湖华邑酒店,一场关于过去、当下和未来的探讨在这里举行。话题的主角,就是窗外不远处,奔涌了上亿年的母亲河——长江。这就是由安徽伟星置业有限公司主办的“万里长江与共”滨江高峰论坛。江水,记录着来路;江岸,镌刻着当下;江来,昭示着去程,在这三个宏大主题下,大学教授、知名学者、网络大V、企业高管坐而论道,展开了一场扣问过去、展望未来的精彩对话。
江水,记录来路
“逐水而居”,是自古至今人类争取生存与发展一直遵循的基本规则。芜湖,历史上的江东名邑、吴楚名区,孙中山先生口中的“长江巨埠,皖之中坚”,更是雄踞四大米市之首的鱼米之乡。前者说的是江水对芜湖文化的浸润,中者说的是港口对芜湖经济的助推,后者说的是自然对芜湖人民的馈赠。可以说,是长江塑造了芜湖的生命和灵魂。
芜湖是安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1890年,崇尚“实业兴国”的无为道台章维藩弃官从商,在青弋江畔开办了当时国内仅有的两家机器面粉厂之一的益新面粉厂。之后,随着城市的产业由轻变重,长江路更是成为芜湖的工业主干道,两江交汇的优势让芜湖的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上世纪90年代以来,芜湖经济从安徽中游一路跃升至全省第二,肇始于“开发皖江呼应浦东”的全省战略,得益于沿江开放城市的“国字号”招牌。时至今日,长江路依然是全市的经济“主动脉”,也让整个滨江板块孕育着强大的动能。
江岸,镌刻当下
去年以来的长江岸线整治中,全市上下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将箱子拐一带的非法修造船点一扫而空,对沿线滩涂垃圾全面清零,使得这片瑰丽的江面时隔20多年重现在市民面前。此举带来的最大促动,就是滨江公园二期项目的建设。
作为滨江公园一期项目到二期项目的衔接点,箱子拐地区的江面既宽且清,使得整个滨江板块的高空视野陡然为之一畅,也让整个板块的人居价值显著提升。如今,全长7.2公里、总面积252万平方米的滨江公园二期项目正在加班加点建设当中,预计明年4月就将与市民见面。
与以广场、雕塑为主要元素的一期项目相比,二期公园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新时代的生态文明思想,强调生态修复、还原自然。它不仅承袭了一期项目固若金汤的防洪功能,更突出绿地系统的“海绵”功能,今后,桂花桥泵站排出的雨水经绿地系统过滤净化以后,再排入长江。在这一理念的主导下,滨江二期突出植物造景,将呈现出低点景观带、湿地风貌区和江滩风貌区三大核心景观带,极大地保障了滨江板块的空气质量,也增进了滨江居民的“蓝天获得感”。
江来,昭示去程
在滨江公园二期项目的核心腹地,以长江之歌为起始点,经箱子拐、中江塔一直到滨江大剧院,这5000米滨江步道和繁华天际线,就是最美“十里江湾”所在。这十里江湾的打通穿越了芜湖人的世纪期待,也体现了城市建设者为国护江、为民治江、再铸江魂的坚定信念。过去,人们逐水而居,强调为我所用,对母亲河索取得多、奉献得少,今天,芜湖彻底摒弃过度无序开发的老路,还长江岸线以绿色,以实际行动让生命之河实现凤凰涅槃。
半城山半城水的芜湖,过去在很多本地人的印象中,山是赭山,水是镜湖,小城时代人们的胸襟不大,视野也不远。今天,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开,江北新城建设正酣,两江三城雏形初现,十里江湾辉耀皖江,芜湖才真正走出了镜湖,有了跟长江对话的气魄。
伟星,有缘长江
元朝一位诗人经过芜湖时,留下这样的诗句:“江风吹破娥眉月,我亦东西南北人”。作为一家扎根芜湖发展20年的房地产企业,伟星地产早已经被芜湖人视为本土企业,更为来自东西南北的新老芜湖人筑造家园,“住在芜湖,住在伟星”的观念深入人心。
作为城市运营商,从青弋江畔的第一个项目中西友好花园,到今天的蔚蓝海岸、长江之歌,30个项目的先后落地伴随着企业对城市人居价值的深刻思考与探寻。今天,伟星在滨江板块布局的三个项目总体量已经达到50万方,更以长江之歌领衔最美十里江湾。他们与这座城市相识太久,深谙城市之魂所在,致力唱响新的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二期天誉,伟星又一滨江力作,以7大革新理念,傲立滨江核心板块。270°环幕瞰江,8米景观横厅,以震撼的视野,奢阔的居住尺度,舒适的生活环境,代言滨江人居封面。天誉,为长江革新换代。一线滨江,精装奢宅,全城火热预约中。
芜湖传媒集团赵云涛供稿
新闻推荐
每天吃完晚饭,我都要走出小区,沿着银湖南路人行道散步,向前直至与中山北路交叉口的四方形人行天桥,然后登上人行天桥绕桥一圈...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