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汪潜
在芜湖卷烟厂卷接包车间,有一位和蔼可亲的师傅叫胡风华。1986年进厂,与机器打了“三十多年的交道”,从驯服“洋设备”,到成立创新工作室,他凭着一股执着求索的工匠精神,展现着新时代劳模的“劳动最美”。
把《英汉小词典》别在裤兜里
胡风华刚进厂工作时,在老师傅的带领下,与其他工友一起开始接触专业设备。“当时,很多设备都是国外进口的,有德国的、英国的、日本的、意大利的……”胡风华回忆道,高速卷包设备机组、条烟输送系统配套机械都是“万国牌”,如果出现故障,摆在大家面前的难题不仅是维修节点,还有绕不过的“语言关”。胡风华深知只有搞懂这些洋机器每个按钮和零部件的中文意思,才能真正“驯服”它们。当时,善于学习的胡风华已是一名熟练的操作维修工,面对这些难啃的“硬骨头”,他利用工作之余,补习英文,从一个个字母开始学起,再到一个个单词。胡风华手拿工具书,对着机器上的故障节点进行维修,经常加班到深夜。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爱学习爱钻研的胡风华成为了车间里的带班长,即便工作强度不断加大,他依然保持着学习的好习惯。为了方便查阅相关资料,他干脆把《英汉小词典》别在裤兜里,需要用到的时候随时能拿出来。在卷烟厂产能需求不断加大的关键时期,胡风华曾带领着其他工友一起,将一台出现故障的大机器,历时半个月时间抢修好,为厂里节约了500多万的费用,“如果请国外维修师过来,要3个多月的时间,相关生产线要全部停摆。”工友们说。
成立创新工作室鼎力民族企业发展
走进芜湖卷烟厂卷接包车间,镶有“劳模创新工作室”、“胡风华创新工作室”字样的牌匾十分醒目。2010年,胡风华带领着厂里几名骨干成员,致力于打造一支集设备管理、攻关改造、技术创新、人才培育于一体的现代工厂技术创新队伍。
说干就干。为了更好发挥创新引领、升级队伍的传帮带作用,胡风华的工作室如期挂牌成立。工作室里每名成员“既当运动员,又当教练员”,一方面攻克难关,做好设备生命周期管理和预防维修,通过扎实的实践理论基础,实现产量质量和消耗控制水平的双提升;一方面先后建立“大师带徒”、“大师讲堂”制度,面对面、手把手,传授经验和技术指导,为企业培养了一批批年轻技术人才。很多年轻人在“生产+创新”的工作氛围中,成长为合格的技师,在省内外多个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充分彰显延续与传承的“工匠精神”。
工作室成立至今,胡风华先后自主设计、研发安装、调试多项设备,创新性地升级改进各类装置,其中,《构建卷接包车间精益生产管理模式》获2015年全国精益管理项目一等奖,《一体化员工培训与评价体系的构建》获厂部管理类创新项目一等奖,《多品种烟箱在FOCKE封箱系统上的适应性研究》获厂部科技项目二等奖。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镜湖公安分局赭麓派出所推出“有声有色”防电信诈骗宣传活动,群众喜闻乐见。为提高群众防范意识,进一步压缩电信...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