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汪潜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商务系统积极探索、奋勇争先,渐进式推动商贸领域改革创新,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升,商务事业实现跨越式突破发展,为促进全省改革发展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商贸领域实现变革式发展 不断打造开放“新高地”
1984年,芜湖市成立利用外资引进技术领导小组。1985年,第一家合资公司成立,对外劳务输出开始起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芜湖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1995年,芜湖南京新百大厦在中山路崛起,成为芜湖的标志性建筑;1999年9月,中山路步行街开街。短短数年时间,新百、华亿、世纪联华、肯德基、麦当劳、苏宁、国美……众多知名品牌陆续入驻步行街。2000年以后,芜湖商业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500强企业纷至沓来,进出口贸易一路上扬,商业配套建设如火如荼,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有序。全市商贸流通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商贸流通创新发展,商业模式转型升级。继芜湖中山路步行街建成开街之后,商圈发展不断加速,中山路商圈、万达广场商圈、瑞丰商博城商圈、中央城财富广场商圈等带动零售网点集聚发展,华亿国际、苏宁广场、华强广场、星隆国际、银泰城、金鹰国际、八佰伴等大型商贸综合体相继开业运营。倾力打造国家级、省级、市级商业特色街区,零售业已由小体量、自发性向大体量、综合化发展。城市商业文化更加多元,节庆消费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商业集聚和辐射效应持续显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社会消费繁荣活跃。据统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逐年上升态势,198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0.60亿元,2000年为70.59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消费迅猛增长,从2013年的559.9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930.86亿元,平均每年的增量为74.18亿元,年均增速为13.25%。其中,201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30.86亿元,同比增长12.4%。限上商贸企业从2013年底的568家发展到2017年底的1077家,平均每年净增102家,累计净增509家。
对外开放领域进一步拓展 不断厚植发展“新沃土”
全市对外贸易规模逐步扩大,对外贸易结构不断优化。1986年以前,芜湖市进出口贸易完全由国家或省统一计划、统一调配。1994年开始,全市外贸全面进入自营进出口的轨道,并连年翻番。1994年,全市进出口商品总额6263万美元;2000年,全市进出口商品总额2.03亿美元。到了2013年,进出口总额为54.33亿美元,2017年达到63.77亿美元,2013-2017年累计进出口额307.86亿美元,年均增长7%,总量位居全省第二位。外贸主体不断壮大,仅2013-2017年,新增进出口备案企业1151家,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592家。2015年,芜湖出口加工区获批整合优化为综合保税区。芜湖企业不仅巩固欧盟、美、日三大主体市场,还积极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力开拓非洲、拉美、东欧等新兴市场。
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结合多个国家级发展平台的政策叠加优势,芜湖市利用外资快速增长。仅2013-2017年,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50家,合同利用外资23.3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完成111.74亿美元。截至2017年底,全市世界500强企业已扩大到了43家。利用外资产业结构和来源地持续优化,2017年全市新引进28个外资项目,其中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光电显示、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仓储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外资项目20个。
在“引进来”的同时,芜湖企业“走出去”成果丰硕。2013年至2017年,全市累计批准对外投资企业63家(含境外机构),实际对外投资17.24亿美元。海螺集团积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奇瑞汽车继续建设巴西和伊朗汽车工业园;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公司承建中东欧国家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同时,全市一些中小企业也积极布局海外,开展跨国并购,获取先进技术。芜湖市积极落实好防范企业“走出去”风险工作,引导和规范企业境外投资方向,促进企业合理有序开展境外投资活动,防范和应对境外投资风险,推动芜湖市境外投资持续健康发展。
新闻推荐
随着位于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车浦镇庞巴迪运输系统有限公司中运量跨座式单轨、APM车辆芜湖生产基地的落成,全方位优化...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