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里还有两周前婆婆带来的蚕豆,拿出来,想做个什么菜。我知道的就两种做法,很传统很家常,一是蚕豆瓣蛋汤,二是韭菜炒蚕豆瓣,这道菜名叫“蚕豆花”。我从小就一直纳闷,蚕豆剥壳去皮,把两瓣分开,拌上韭菜炒熟,为什么就叫“蚕豆花”了,莫不是那个年代那个季节,乡村的餐桌上难得有那么色美味香的一道菜,香气飘逸却又绿莹莹的那般鲜活,就美其名曰蚕豆花?小时候纳此闷时,很少吃得上蚕豆花,我们家隔壁的隔壁凤兰家常有。凤兰为了哄我陪她一起剥蚕豆,把剥下的蚕豆皮套在指头上在我手心挠痒痒,又给我戴上翡翠般的指套。我留下帮她一起剥蚕豆,把大一些的蚕豆皮尽可能剥得完好一些留着。凤兰比我大三四岁,不上学,也没到下田干活的年龄,专门在家烧锅。一个人也很寂寞吧,于是在她那尝到了蚕豆的另一种吃法。还剩十多粒蚕豆的时候,她说不剥了,等会蒸熟了带你吃。她拿出针线,把蚕豆穿成一串,煮饭时就把蚕豆项链放在锅里。饭熟后蚕豆也熟了。那是我小时候吃到的最独特的零食,至今想起来还是齿颊“流”香,那真是纯绿色食品。
从冷藏箱拿出的蚕豆解冻后,质感色泽都与“蚕豆花”不般配了,更重要的是缺少韭菜这位最佳搭档。豆瓣蛋汤也不想做了,软哒哒的不好剥皮,那只有连皮做成五香蚕豆了。找找除了油盐还有什么作料。不错,还有八角茴香。对了,当年在鲁迅故乡绍兴的咸亨酒店邂逅茴香豆,我差点叫出声:“这不就是我们家里的蚕豆嘛?”就因为孔乙己茴香豆“茴”的四种写法,因为鲁迅,蚕豆而成茴香豆,身价也倍增啊。今我正好可以自做个茴香豆了。冲洗,下锅,加水,撒点盐,扔两个八角茴香,还滴了两滴花生油,盖上锅盖。心说,等水煮干了,就成了。趁此间隙,网上搜搜。输入“蚕豆 茴香豆”,360第一条出现的就是“茴香豆是绍兴几乎所有酒店四季常备的一种下酒物。用干蚕豆(当地人叫罗汉豆)泡浸后沥干,与茴香、桂皮、食盐和食用山萘入锅,放上适量的水,用文火慢煮,使调味……”第三条说的做法还放糖和朝天椒。糖就免了,朝天椒没有,可我有胡椒粉啊,加点胡椒粉,好歹也凑成“五味”吧。再回到电脑前看人家的高招,居然有人问要烧几分钟。听到叭叭叭的声音,赶快一个转身几步旋进厨房,关火,揭锅盖,哎,我的茴香豆……还好,只是不能连皮嚼了,几乎每一粒豆的身上都留下了黑色胎记。拍个图片,加上“难过”的表情发到我的朋友圈,把个“自制茴香豆”的标题给略了。万能的朋友圈立马有了回应,一美女龇着牙说:“糊了。”我回:“都是胡椒粉惹的祸。”她更乐了:“胡椒粉那还不糊?”我曰:“胡椒——糊焦!”另一美女两个龇牙的表情:“估计很香,给我尝一个。”我一尝,还真不错,褪去带黑的皮,里面一点不黑,味道也还算不错。于是毫不谦虚地回复:“嗯,尝一尝……”一名帅锅不明就里微笑道:“炒焦了?”我只好如实回答:“没炒,焖的。”还有一美女同学毫不客气地戏说:“这豆子是雷劈熟的吗?”思忖半晌,撇嘴作答:“那就叫‘雷劈豆\’咯。”真能与我分享的那位回来尝过,会作何评价呢?等着。
看《芜湖日报》登载一张图片,一个苹果被雕刻得非常精致,题图道:“花了一下午时间才刻出来的,这才是孤独的最高境界。”我不禁呵呵一乐,我的一碗“雷劈豆”,加上这千多字,也算是我闲的最高境界了吧。□方根秀
新闻推荐
6月30日,“百姓看芜湖全媒体大篷车”第二趟专车,开进了弋江区。来自全市的40位市民,和报社、电视台的记者一起,见证了弋江区...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