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经是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内某大型企业的基层骨干,仅仅是为了归还银行信用卡一笔1万多元的到期欠款,半年前,不幸陷入疑似“套路贷”的泥潭。如今,他名下的一套市值70万的住宅被人逼着抵了债。他曾经去公安机关报警,去向律师咨询求助,但因种种原因,迄今无果。
25岁的小江是一名来自安徽北方的年轻人,在芜湖就业、定居不到4年,几个月前,他还是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内某大型企业的一名基层骨干,小江的月收入不低,生活忙碌但充满了希望。本轮房价未上涨之前,他幸运地在三山碧桂园小区买下了面积90平方米左右的一套住宅。然而,2017年年底,为了归还一笔1万多元的到期欠款,小江向一家“面目不清”的借贷机构借钱“周转”,就此陷入了疑似“套路贷”的泥潭。
小江面色憔悴,声音低沉,紧紧抓住手里的一个文件袋,在记者面前,他竭力按捺住自己的情绪,讲述了自己半年来噩梦般的经历。据小江说,为了不留下失信记录,他第一次找到了市内一家专门小额借贷机构,并遵照机构工作人员的要求,签订了借款合同等一系列文件。小江回忆,他第一次拿到手1.8万元的现金,可是按照借贷机构的工作人员的要求,他却写下了一张8万元的借条,当他提出质疑时,对方工作人员的解释是“这是行规,不必担心”。因为利息高昂等原因,小江始终没有机会彻底还清债务,从一家到另一家,小江不断地在这些“面目不清”的借贷机构的“指挥”下,“拆东墙补西墙”,由此,短短半年时间,积欠下巨额债务。小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第一次借款算起,一直到最后一笔,他拿到手的现金总共有10多万,而总共偿还、积欠数家借贷机构的本金、利息却近60万!
因为半年来不断被借款机构的员工各种形式逼债,小江无法继续在原企业里工作,辞职之后,断了收入来源,还贷就更加困难。到了5月末,他已经欠下了40多万元的本息。借贷机构的工作人员开始向他摊牌,要小江把其名下碧桂园的住宅“卖给”他们找来的购房人,以卖房款抵债。想到还住在房子里不明真相的家人,小江百般不愿意。他尝试着向公安机关报案,但因为不符合立案标准,无果。
实在被逼得没有办法,小江被迫将房子卖给了债主找来的两名外地人。积欠的40多万债务才算还清。但事情还没有完,房屋过户后,新房子的主人告诉他,他们“帮忙”买下了小江的房子,他和家人也可以继续住,但必须按照之前的约定,每个月付给他们5000元的利息、房租,否则,立刻将小江一家赶走。如果小江有了钱,可以“赎回”房子,但若涨价,涨价的一半收益,也要归“帮忙”的他们。
寄托了自己希望的唯一一套住宅被这样莫名其妙地抵了债,小江心中无比的“憋屈”。这几天,令他心烦意乱的是,一笔他没有想起来的债务的债主,又开始了逼债,这笔一开始只有千元左右本金的借款,如今本金加利息已经“滚”到了万元以上。小江到今天为止仍然不断收到催债人的威胁短信。
一名律师初步看过小江递交的所有材料后,无奈地告诉小江,借贷机构的人员都是“老手”,借贷合同上的法律“陷阱”,他们都规避了,一切看似都“合法”。如果起诉到法院,小江没有多少“胜算”。6月26日,记者了解到的最新情况是,小江的反映和特殊经历近日已经引起了本地公安部门的关注。
记者 夏成俊
新闻推荐
6月23日周六,我参加了“百姓看芜湖全媒体大篷车”活动,参加“大篷车”活动的共有40人,我们先后参观了埃夫特智能装备公司、...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