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娟是鸠江区湾里街道银湖社区居民,19年来她照顾脑瘫儿子不离不弃,用行动诠释了母爱的伟大。19年来,在这份母爱的浇灌下,脑瘫儿一度被医生定义的种种不可能变为可能,不断创造着“爱的奇迹”。
刘慧娟在生儿子张翼的时候由于难产,导致小张翼一出生就得了脑瘫。这让初为人母的刘慧娟如坠深渊,她和家人哭肿了眼睛,哭哑了嗓子,却逃避不了儿子患病的现实。
作为一个母亲,刘慧娟面对儿子患病的事实,她不甘心,更不死心,决定不惜一切为儿子治病,和丈夫商量后,夫妻俩带着还在襁褓中的儿子,北上北京,南下广州,跑遍全国,四处寻医,每去一家医院,刘慧娟都忐忑着,无助着,又期待着,祈祷着,希望能听到哪位大夫告诉她说孩子的病情还有治疗余地。
直到张翼六岁那年,专家为他做了手术。然而,手术只能缓解张翼的症状,却无法根治。专家告诉刘慧娟,孩子能活多长时间,能否行走,难以预料。坚强而又倔犟的刘慧娟想,无论怎样也要好好照顾儿子,于是决定自己为儿子做康复训练,争取能让儿子成为一个健康人。
刘慧娟自己摸索出了一套康复训练办法。当别的小孩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张翼已在母亲的严格监督下,开始艰苦的康复训练,被绑在铁架上矫正,一绑就是几个小时,训练走路。小小的客厅里,来来回回,张翼经常是边哭边走,妈妈跟在后面,摔倒了扶起来又接着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小张翼基本能够行走了。
在医院治疗期间,医生曾多次告诉刘慧娟,“这孩子不可能上学,因为伤小脑的孩子失去了一切运动功能。”为了让张翼像其他人一样能够上学,面对一盆盆“冷水”,刘慧娟仍然不肯放弃,始终坚持陪孩子锻炼、识字。
为了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她经常要考考孩子看到了什么,说不上来再走回去看,长此以往,孩子养成了一个习惯,路过标志牌、广告牌,都要读一读、认一认上面的字。苍天不负苦心人,张翼10岁那年终于入学了,成为一名小学生。不过,对于张翼来说,上学之路并非易事。孩子跟不上学习,理解不了老师的讲解,写的字也像方便面一样弯弯曲曲。
刘慧娟开始监督孩子的学习,写每一笔字她都看着笔画的长短,严格控制在写字格里,孩子做的每一道题她都认真检查,细心讲解,讲到孩子理解为止,慢慢的,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了。
由于张翼行动能力缓慢,书写方面的速度比不了别人,语文等科目就比较吃亏。刘慧娟表示,“如果不是行动能力缓慢,他的成绩应该会更好。不过,他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已经很满足。”看着儿子的成绩,刘慧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刘慧娟对孩子的教育是全方位的,不会因为张翼是脑瘫儿就阻碍他的爱好和兴趣,只要张翼喜欢的,想学的,她都会不遗余力的支持。一路风雨,一路阳光。刘慧娟顶着压力,用爱与坚强乐观为儿子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在这片天空下,母子俩相互依偎着行走,一起创造着属于他们的“爱的奇迹”。
记者 吴敏 实习生 黄莹
新闻推荐
根据《芜湖市“5111”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实施意见》(芜人才〔2013〕5号)和《关于开展市第五批“5111”产业创新团队申报评选工作的通知》(芜人才办〔2017〕17号)精神,经评审,产生了市第五批“5111”...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