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云涛)为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能力,有效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芜湖市于今年7月出台《关于中小企业信用贷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中小企业为服务主体,以企业信用信息为基础,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以政策性担保为支撑,探索建立“征信机构+银行+担保”的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新模式。
中小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但由于企业缺少抵质押物、银企间信息不对称、银行风险识别失真,他们难以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有鉴于此,芜湖市在试点中将征信服务引入企业融资环节,辅助银行审贷。征信服务机构通过政府数据平台获取企业工商、税收、社保等信息,通过金融机构获取企业的信用信息,再结合采集企业自身的行为信息,建立企业的数据评级模型,对企业经营情况及风险状况进行分析研判预测,形成评级报告,作为银行审贷放贷的主要依据。
11月23日,全市中小企业信用贷试点工作座谈会召开,详细听取征信服务机构、金融单位、试点企业三方关于试点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破解试点难题。根据会议要求,芜湖市将引导征信机构不断完善数据评级模型及方法,确保出具客观、真实、准确的信用评级报告;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拓宽视野、坚定信心,不断优化和创新内部审贷流程,确保公平、开放、透明地与征信服务机构开展平等合作;引导中小企业增强诚信意识,规范经营行为,积极参与试点,确保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数据和生产经营状况。
据会议通报,截至目前,全市已有580家企业在征信机构注册建档,生成123家中小企业的大数据信用评级报告,45家中小企业累计获得3.15亿元贷款。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陆杨五保户去世后,留下一套回迁房,这套回迁房该属于谁呢?被这一问题困扰的是芜湖市鸠江区的王庆龙(化名)。五保户是他的伯父。他认为,房子应当属于自己,因为他有伯父的“遗嘱”。近日...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