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初,芜湖市敢为天下先,以“医药分开”为突破口,拉开医药改革大幕。几年来,针对市级8家公立医院,芜湖收回了其药品采购权,成立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中心,统一负责全市药品的招标、采购、管理。由中心将药品直接配送至8家医院,加成率统一定为10%,比国家规定的15%少了5个百分点。
同时,将这些医院药剂人员的人事关系及工资关系全部划转至药管中心,切断了药品、人员、机构间的利益关系。因药品降价销售,当年就让利患者达1200万元。这场被称为“芜湖模式”的改革,在当时引发了一阵现象级的热议和关注。
“居民得实惠,回归公益性”始终是芜湖医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之后,芜湖在全国率先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彻底打破“以药养医”,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覆盖基层卫生机构,基层医疗机构100%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到2013年,“芜湖模式”药品零差率销售运行平稳,各公立医院持续稳定发展,改革进入第二周期。在全市的政风行风评议中,医疗服务对象满意度由第36位上升到第23位,累计减轻群众药费负担4.2亿元。
2014年至2015年,芜湖继续深化改革,以政府买服务的方式从药品流通环节挤出4.35亿元,取消药品加成共减轻群众药费负担3.8亿元,弥补了公立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而减少的收入,实现居民、医院双方共赢。
2016年,医改继续向纵深发展。首先是推动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强化了管理委员会功能与定位。加快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相关信息按季度公示,做到考核与监管相结合,日常检查与重点监控相结合。
截至2016年年底,公立医院药占比下降到34.26%,耗材占比7.8%,人员支出占比36.39%,技术劳务收入占比30.51%,三四类手术占比36.53%,按病种付费占出院总人数比例为2.69%,各项指标与2015年相比趋于优化。
同时,推进县域医共体试点,开展按人头付费,根据辖区内参合人口数,将资金预拨给县域医共体牵头单位,有效控制了新农合基金运行风险。开展医共体内的对口支援、多点执业、“1+1+1”师带徒模式等措施,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诊疗水平,方便广大参合居民就近看病。引导医共体内“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2016年试点县县外住院人数,较2015年下降了3.01%。
启动新一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完善服务内涵,优化整合资源,实现以服务为核心、专家团队技术为支撑、基层慢性病药品福利管理为抓手、街道社区等各类资源为保障的慢性病一体化管理模式。
组建服务团队近900余个,使基层全科医生团队成为居民真正的“家庭医生”,促进了基层首诊。2016年,全市家庭医生签约人数超过100万,占常住人口的29.92%,重点人群签约人数50余万。有偿签约人数26万余人,重点人群有偿签约19.87万余人。
推动分级诊疗,开展远程会诊,建成临床检验、病理、影像、心电四大中心。后三大中心累计为基层医院出具诊断报告2万多份。全面推进支付方式改革,继续扩大按病种付费的范围,对71组重大疾病和51种常见疾病实行按病种付费。
试点慢性病药品福利管理模式,初步实现慢病患者得实惠、医保负担不增加、基层机构有活力的目标。据统计,人均每张处方费用降低了50.78元,门慢患者平均每年降低药费753.60元。
市内大医院专科医师与社区结对,组建36个专科医师团队,开展健康教育与咨询、定期坐诊和直接转诊等服务,引导大医院优质资源向基层延伸。开展医师多点执业,鼓励医师下基层,出台外地医师来芜湖多点执业办法,已办理多点执业医师113 名。
新农合筹资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2016年,芜湖参合人口为208.08万人,参合率为116.14%,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40元。积极开展新农合大病保险,累计补偿8659人次,补偿金额5324.8万元。
记者 程茜 实习生 周美霞 闻娜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婷维)7月19日—20日,省委副秘书长、督查室主任骆方平率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督查组来芜督查芜湖市五大发展行动计划落实进展情况。市委常委、副市长曹哨兵陪同督查并作汇报。在芜期间,督...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