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长江芜湖段目击、拍摄、记录到两头疑似白鱀豚的消息,引起不少市民的关注。5月16日,记者了解到,长江最后一头野外白鱀豚的标本现在在扬州,扬州一名志愿者曾历时4年寻找,一直未见白鱀豚的踪迹。
扬州市江豚保护协会名誉会长陈宜林告诉记者,看到这个消息后,很多志愿者都有些不敢相信,毕竟现在发现江豚的概率都很小了,更何况白鱀豚。
随后,记者联系上江都区江豚保护协会的负责人李华荣。他表示,几天观测下来,暂未发现江豚的身影。“三江营水域,是江豚比较活跃的水域。”李华荣表示,目前他们已经决定在三江营边长期观测并记录江豚。
当天上午,记者赶赴三江营边,发现仍有志愿者在观测,截至目前,还未发现豚类的身影。
“若说白鱀豚可能出现的江段,扬州段最有可能。”陈宜林表示,有记录的最后一头野外白鱀豚,就是在扬州段发现的。2001年11月,在李典新坝段,一头白鱀豚被发现死亡,后被扬州大学制作成标本保存下来。
“从那之后,就没有白鱀豚出现。”陈宜林说,2004年曾有媒体报道南京发现幼体白鱀豚,后经证实系媒体误认,其实是江豚。对扬大这头白鱀豚标本,镇江豚类保护区主任、研究员级高工朱孝锋表示,这也算得上是全球最后一头野外白鱀豚标本。
这种说法也曾得到中科院水生所国际著名鲸类研究及保护专家王丁的认同,他曾表示,除了扬州段的这头野外白鱀豚,他所知最后的野外白鱀豚是1998年在上海崇明搁浅的老年白鱀豚。
“这次发现的疑似两头,但愿真是白鱀豚。”扬州江豚保护志愿者李金涛表示,几年来,长江沿岸省市多次有发现疑似白鱀豚的传闻,但每次都没有拿到确证。
事实上,早在2007年8月,安徽铜陵一市民在长江岸边目击一神秘水生动物,并摄下影像资料。中科院水生所专家据此判断为白鱀豚,但是这并没能改变科学界对白鱀豚可能灭绝的判断。
2012年11月,长江淡水豚类科考队曾赶至洪湖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鱀豚开始科考,但最终失望。
目前,扬州的志愿者已行动起来,除了三江营观测站外,也将沿江流动观测,寻找白鱀豚的身影,他们也期待奇迹的发生。 据《扬州晚报》
新闻推荐
奇瑞概念车、量子密码通信网络中的核心设备、钻石飞机……第十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和2017中国国际徽商大会于5月17日至19日在合肥举行。来自芜湖的20多家企业携50多项产品闪耀亮相展会。图...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