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正毛
今年3月份,皖江物流芜湖港务公司集装箱吞吐量首次月度突破6万标箱大关,完成62678.75标箱,同比增长18.16%,刷新单月集装箱量历史纪录,芜湖水运综合枢纽优势进一步突显,这也为芜湖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长江黄金水道是芜湖最大的交通优势,200公里长江岸线也是不可多得的资源,芜湖已获批为国家粮食、肉类、木材等进境指定口岸,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让芜湖的开放优势更加明显。芜湖市“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发展铁水、公水、干支直达、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方式,全力推进皖江航运中心和安徽外贸主枢纽港建设,不断增强港口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努力将芜湖港打造成安徽水上门户、长江中下游江海多式联运综合枢纽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喂给港。
强化合作 提升港口枢纽地位
共享发展才能实现合作共赢,早在2014年,芜湖港与上港集团强强联合,有力推动了芜湖港集装箱物流业务跨越式发展,近几年实现年均20%以上的增长。
3月31日,118辆轿车从“长航江和”号汽车滚装船缓缓驶入朱家桥码头,这是芜湖港联手北京长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临港现代物流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在芜打造汽车江海联运枢纽港项目。
长久物流公司总裁李涛认为,芜湖作为长江中下游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公铁水交通体系发达,中转条件非常便利,且拥有奇瑞汽车这样国内最具代表性的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商,建设江海联运枢纽区域中心基础条件优良。上海临港现代物流副总经理冯国明也表示,与芜湖港合作可以实现江进海与海进江的最佳资源互补与联动。三方将依托芜湖港在长江沿线的区位优势、公铁水集疏运体系和腹地汽车产业基础,合力推进江海联运滚装航线,构建汽车联运中转基地。
辐射腹地 实现“皖货皖出”
作为国内最大的内河煤港,万吨海轮可直通40多个国家和地区,芜湖港还承担着安徽省外贸枢纽港的重要职责。近年来,芜湖市加强与省内港口联动,积极开拓市场腹地,努力做到“皖货皖出”。2016年,芜湖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3亿吨,货物吞吐量占全省总量的25.2%;集装箱量达60.2万标箱,集装箱量占全省总量的52.3%。
针对安徽省仍存在集装箱箱源流失问题,芜湖市开辟了多条合芜支线、皖江支线,重点推进芜湖港与合肥港集装箱运输合作,共同打造合裕精品航线,就物流成本价值洼地的合理区间及加大水路优惠奖励政策的幅度达成一致,形成具有高效、便捷、成本优势明显的集装箱水运通道,吸引合肥地区更多的外贸货源由陆改水、由宁改芜,从芜湖港中转,增强芜湖港辐射能力和品牌效应。
资源整合 向现代物流迈进
近两年来大宗货物的进出明显减少,港口企业吃不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避免恶性竞争,市港航部门征集推行芜湖港区域码头整合意见,鼓励企业抱团取暖,并开展长江沿线非法码头专项整治,维护水运市场秩序。
企业内部也在整合资源,打造多式联运。朱家桥码头目前正在实施增加汽车到发作业功能的朱家桥铁路专用线站场线路改造工程,改造方案已经获得上海铁路局批复,计划5月份完工,朱家桥港将真正成为汽车公铁水多式联运物流基地。
业内人士认为,港口将迎来一段产业转型升级期,港口企业必须加快转型加快升级,由码头运营商向综合物流服务供应商转型,将服务延伸包括船代货代、保税仓储、期货交割、混配加工、运输配送在内的综合物流服务功能,建设成门到门全程综合物流体系。
下一步,芜湖市将以岸线资源管理为抓手,提高港口要素生产率,通过规模化和技术进步来提升码头岸线利用率;以提高港口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为导向,力推企业向现代物流方向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洋)近日,被告单位上海钰申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芜湖分公司、上海钰申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芜湖第二分公司、被告人翟某某及被告人崔某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在镜湖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