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旻)又到周一,62岁的镜湖新城小区居民王彩玉约了病友一道来到社区里的镜湖新城卫生服务中心。因为患有糖尿病,王彩玉每隔两个星期就要到市二院挂号检查。但今年她不用再跑远了,因为市二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安民民每周都要到社区卫生中心坐诊。“这真是在家门口看上了专家啊!”王彩玉大姐乐呵呵地说。
“分级诊疗难推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群众对基层医疗服务缺乏信心。唯有强化基层服务能力,才能真正让群众在基层医院就诊安心。”市卫计委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解决群众看病难的摸索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行动了起来。去年开始,芜湖市各大公立医院纷纷与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成立医疗联合体,通过安排知名专家到社区坐诊,为基层居民提供诊疗服务,不仅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也为基层医改的路径做出了有益探索。
镜湖新城卫生服务中心便是其中之一。安民民是市二院名医,因为医术精湛态度和蔼,从医几十年来她有着一大批“粉丝”。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三甲的市二院签订医联体建设协议后,中心里为她建立了个人工作室,每周一她都会来这里坐诊。“不但近,也不用一大早就到大医院排长队。”王彩玉告诉记者,在社区看病后直接拿药,还可以享受慢性病PBM模式的用药福利,一年可以省下六七百元。
记者从市卫计委了解到,目前市内大医院专科医师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结对,组建了36个专科医师团队,开展健康教育与咨询、定期坐诊和直接转诊等服务,引导大医院优质资源向基层延伸。
而建立专家基层坐诊制度,只是芜湖市医联体服务模式之一。病人重症需要转诊时,拿着家门口医院的转诊单,不用重复挂号检验,就能“绿色通道”住进三甲大医院。镜湖区医院是和皖医弋矶山医院“搭档”组建医联体,内科护士长吴晓娟告诉记者,患者在镜湖区医院挂号就诊,如果有进一步确诊和治疗的需要,院方将开出一张“双向转诊单”,患者拿着这张纸条,直接找到弋矶山医院的“医疗服务部”办理入住。所有的手续和对接都由双方医院在后台完成,安排好床位,病历检验报告等资料也一起交付,不需要家属再来回跑。
群众初尝甜头,但真正构建起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尚有一段距离要走。芜湖市计划继续通过巩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行基层慢性病用药福利管理等举措,增强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医疗服务重心下移,最终让群众的腿来“说话”,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
新闻推荐
本报讯每年4月,龙山街道龙湖社区都会举办居民羽毛球比赛,今年已是连续第3年,参赛人数逐年上升。此外,该社区还经常开展健步走、乒乓球赛、书法培训等活动,让这个外来人口占居民比例约80%的社区越来越...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